去北京一周,感觉北京不像以前那样令人有想法了。的确,2008北京奥运的举办,为北京带来了可见的变化,其中直接能感受得到的就是交通,不像以前那么拥挤了,无论公交还是地铁,都快捷有序,而且票价很低了。2元的地铁票可以换乘到北京城区的任何一个角落,一元一张的公交车票可以从北京城北一直坐到城南,而大庆这地方,还没出让胡路呢!就2元了,待坐到萨区,就得3元或者4元了,而且还常常挤得要命。
北京的夜生活很发达,极少有店家晚上10点前关门的,饭店许多还是通宵营业。旧鼓楼斜街很有老北京特色,旁边儿沿着城中河建的酒吧一条街,每家屋内都有高清投影,光线昏暗,歌声澎湃。
大栅栏改建得很干净,却少了一层古旧的味道儿了。
摄影器材城设备很全,价格也公道,绝对不像中关村一带连唬带蒙,虚标高价,是个买摄像器材比较让人放心的地方。
北京的文化是很丰厚的,可以说想要什么,都能找得到,这点大庆再过一百年也是比不了的。北京城的日常消费还不算贵,这里最贵的是安家费,没有百万元,很难搞定一个小窝,更不要说什么复式楼了。
北京人不像大庆人那么喜欢显摆,比方说买车,大庆人都是比着买好车。大庆的街头上,一不留神就会窜过来一台或者几台百万豪车。而北京不是这样,北京人因自身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氛围罩着,内心是很从容的,不在车啊!房啊!衣着啊!这上面攀比,除非是公众人物或者商场官场用面子公关的人物。从许多街道和居民区穿过,路边儿停放的汽车多数极其普通,伊兰特等10万上下的车是最多的,凯美瑞卡罗拉这类大轿不多见,甚至还有第一代奥拓这种“玩具车”停留。
北京人说话下意识地带着一种骄傲,他们要想帮您,就用一种爱护小朋友的语气和您说话,这种尊重与爱护的语气里其实洋溢着一种身在皇城的优越感,就连常年到北京出差的外地人,有时也不自觉地染上了这种腔调儿。
北京的包容性很强,却又内外分明。这是一座可以常来常往却又很难半路定居的城市。
欣赏北京,应该有距离;体验北京,必须融入其中才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