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被新浪“草根名博”首页“我看娱乐圈”栏目推荐!请见《被推荐到“草根名博”首页的第 13 篇博文》
周末得闲陪老婆去单位加班儿,恰赶上外网不通,就找了个内网电影网站翻看起来。后来看了早已冷场的《梅兰芳》,发现陈凯歌讲故事的风格依然是前几年的那种老套子,但也并非一无是处。
余少群扮演的青年梅兰芳神彩四溢,举手投足,舞台扮相,具现梅氏灵魂,品之如香茶,味久不散。还有十三燕,那京味儿简直演活了。可是,不到半小时,十三燕就坐死在木椅上了,随即梅兰芳进入中年。黎明一出,梅兰芳就死了。去年我一听说由黎明来演梅兰芳,就觉得这梅兰芳立不起来。现在,《梅兰芳》公映三个月了,为打发无聊的时间,我把这戏看了,结果感觉更无聊了。陈凯歌在黎明身上寄托了重现《霸王别姬》那种辉煌的梦想,可是黎明却始终没能找到梅兰芳之魂,他的两眼依旧是瞪得滴溜圆儿,四十多岁了,还总是装出一副大男孩儿天真无邪的样子,他的意识中是不是老是在想着通过镜头去钓女粉丝呢?
当初记者曾问黎明能否演好梅兰芳,黎明的回答是:我不用演,我就是梅兰芳。说这话的底气来自何处?我认为来自无知,真正的无知者无畏。梅兰芳是部长片,三个小时吧?我只看了不到一节课的时间,其中将近30分钟是余少群的戏,黎明出场十几分钟,我就退出了《梅兰芳》。我要看的不只是一个故事,或者说一段历史,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在这部影片中,黎明没有走入梅兰芳,而是让梅兰芳走入了黎明。陈凯歌和黎明在前不久接受鲁豫采访时,还两臂抱肩大夸黎明,我越发觉得,陈凯歌娶了陈红以后,已开始发昏了。
看了四十分钟的《梅兰芳》,我记住的是余少群(少年梅兰芳)、王学圻(十三燕)、英达(冯六爷)、孙红雷(邱如白),这些配角的演技已非同一般地压过了主演黎明和章子怡。尤其是王学圻和英达,在这部影片中对角色的演绎十分到位,王学圻对台词的处理,那真叫功夫啊!尽管孙红雷一如即往地端着肩,梗立着脖子,扭头转眼地还显露着惯用的套路,但他演得很认真,不像黎明那样子,老是考虑自己什么少奶杀手的形象。章子恰的表演还是让人感觉有点脚底无根儿,我只记得她频频挑逗“梅兰芳”时的眼神儿,和那张笑得狂放露齿的大嘴,她演的是什么角色我反倒忘记了。
陈凯歌的《梅兰芳》,把梅兰芳塑造成了一根木头,想想执导出北京奥运会百年华章的张艺谋,老陈啊!借用一句葛优在《红美丽》中的台词:你过时了。
欢迎继续品读!
时评:《圆明园兽首回购意味着什么?》
随笔:《雅俗相融见真性》
杂文:《“屁精”一词儿的正解不是“马屁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