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感动中国的“陈健事件”

(2006-02-18 13:11:33)
标签:

感动中国

陈健

金训华

炒作

分类: 露天茶馆

http://www.ssx.cn/bbs/UploadFile/2006-2/20062181311620508.jpg

    陈健本是无名小卒,经几层媒体的“挖掘”,层层加码,最终加封“2005感动中国人物”,又应了那句话:啥事儿上了报纸,都好办!

    可以说事物发展有着很强的因果关系。没有知青下乡,陈健和金训华就很难成为战友。双河大队若不是没通电,也不会有人弄几根宝贝似的木头电线杆子堆在河边儿。没有逊克县的大水,两根电线杆子就很少有被急流冲走的可能,也就不会出现金训华、陈健跳水抢救现在看来不是特别重要的国家财产。如果不是处在那个知青下乡为大背景的年代,为两根电线杆而死也不一定会被树立得这么轰轰烈烈。而陈健阴差阳错地与这么壮烈的事情拴在一起,注定了他早晚会成为一个范围的评议中心。可现在有上海知青出来非议陈健了,意思多少是讲,陈健被评为“2005感动中国人物”有点儿不配。

    金训华为两根电线杆献身是否值得?不能用现在的价值观来评价。任何事件都带有所处时代的鲜明烙印,以当时的社会价值观,金训华的行为的的确确是一种英雄壮举。现在再来看陈健,他的行为是否值得歌颂或者值得非议呢?陈健事件的起因源于陈健求助媒体帮他救助身染重病的妻子,当时他的初衷肯定不是为了借金训华的光辉出名,更不是为了评选什么“感动中国人物”,否则,他就不会几十年来这么低调。但是,媒体在准备施以爱心援手的时候,却无意中挖出了陈健是金训华生死战友又几十年守候战友墓地这一轰天新闻。进而事件就朝着一种树立和宣传“美德”的方向发展了。陈健也许是出于自身的某种需求(我想他仍然还是救妻,不是出名,但上了报不想出名就由不得自己了),也就对某些细节的失真将错就错了。现在有上海知青来非议陈健了,从个人角度感觉,这种做法有点儿为人不淑。都是从那个苦难年代过来的人,都曾朝夕相处,何必掰斥那些可能由记者烹调时添进去的咸淡呢?况且,人家留在边远小城几十年,现在又守着一个身患尿毒症的病妻,何不看在一同下乡的情份上,包容一些小差错,帮人借坡下驴,再造几级佛图呢?

    从美德上讲,不一定还原“真实”就是美德,世间有时需要善意的谎言,何况陈健事件的整体是真实存在的呢?现在多多少少有一种心态,就是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好,尤其是更看不惯自己不欣赏的人比自己好。现在陈健出名了,我想有些人应该是比较难受的。陈健同那些当年挖空心思、削着脑尖甚至背叛爱情卖身求荣也要回城的人相比,无疑显得太“熊”了。现在这么熊的人居然一跃而出,光芒盖过曾是同一群体的人(尤其至今仍在混日子的人),这就让人太想不到了。于是,很可能一种“拉平”心理就起了作用。这“求真”的背后的用意又有多少是真实的呢?

    我还是这个态度,对陈健这种经历这种处境的人,各位务必要宽容一些,他毕竟不能等同于欺世盗名的骗子。宣传中的某些细节失误也有媒体的责任。俗话说:给人方便,与己方便。看见一个还算本分的人苦难的生命出现了好的转机,我们应该在心里为他高兴才是。相反,极力拉一个普通人“重回普通”的心态多少还没有跳出小市民的意识。

    陈健无大错!过分炒作才是错!陈健也是身不由己。大家对陈健应该做的,就是宽容些,再宽容些,让一个还算本分的人走好今后的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