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帖]靖国神社的基本情况

(2005-06-10 10:54:49)
标签:

靖国神社

情况

游就馆

军国主义

分类: 露天茶馆

     靖国神社主建筑拜殿之一(摄影:人民网记者孙盛林)靖国神社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前身是“东京招魂社”,最初的意图为了给在明治维新内战(戊辰战争)中,为辅佐天皇而死去的三千多官兵“招魂”,1869年6月由明治政府设立。1879年6月正式改称为“靖国神社”。“靖国”是“镇护国家”的意思。因此,靖国神社不同于一般的神社,是专门祭祀死在战场的军人的神社,它在日本大大小小8万多个神社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靖国神社总面积10万余平方米,有围墙与外界相隔,中间被一条小路阻断为前后两部分。正门前是高25米、长34米的大牌坊(日本人称“鸟居”),后院有拜殿等主建筑。大门外两侧是建于1935年的两座10余米高的石灯笼状纪念塔,碑文上写道“追慕景仰为皇运的扩展而献身的尽忠靖国之士和遗烈”。塔身底座嵌有16块浮雕,10面与侵华战争有关,又是“奉天入城”、又是“占领南京”,令中国人不堪入目。在院内的一侧还有个陈列馆,称“游就馆”,陈列日本自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为止的战史,为侵略战争歌功颂德。透过日式牌坊,饰有菊花徽记的白幔在拜殿前低垂,阴森中透出一股杀机。

        靖国神社登记的是一个宗教团体,但却散发着军国主义的刺鼻霉味,大有“秋后算帐”的味道。这里平日冷冷清清,普通市民一向敬而远之,除了几个“报答英灵之会”之类的成员在那里发发传单,宣讲“解放亚洲”,要人们报答“英灵”等陈词滥调外,一般市民不予理会,但每到春秋大祭、8.15“终战日”,却少不了遗老遗少们的表演。这里聚集着的是着旧军服、跨东洋战刀的“皇军”,打的是书有“北支派遣军步兵第××连队”之类的战旗,有高喊“大东亚圣战”旧军人团体,有列队向“英灵”敬大礼的新生少壮,当然还有拉选票的政客等“精神遗族”,时光在神社内如同又回到了日本战前,足令不知侵略战争为何物的人们眼界大开,也使日本的正义之士为这些精神垃圾的存在羞愧难当。看到此景,才真正觉得日本民族要真正清算过去,使反省侵略成为全民族的共识,仍然任重道远。

        靖国神社主建筑拜殿之二内苑左右两侧的两个石灯笼,上有14块浮雕(另有2个供奉者说明),其中10块歌颂日军在中国土地上耀武扬威的“丰功伟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