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精神的核心之一就是“宁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大油田硬是给拿下来了,而且还创造了高产稳产27年的辉煌奇迹。大庆精神不只在石油战线上有很大的鼓动作用,在油田各行业都演变为高度爱岗敬业的工作准则。但是,在大力提倡创建和谐社会与关注以人为本的今天,拚命工作是否有失科学?少活二十年真的能取得让人高山仰止的成绩么?
在我们身边儿,行业英才英年早逝的例子时有睹闻,用青春和身体做赌注造成后半生身体亏欠激流勇退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虽说人生难得几回搏,考重点高中要搏,考大学要搏,工作后为了一个好工作以及好项目也要搏,为了仕途通畅还得搏,你就是做生意更是喘不过气儿来地搏。难道我们活着的中心就是不停地付出、不停地消耗以换取生命中某些让人赞许的时刻么?我们没有更好更科学的方式与途径来实现人生的理想么?俺在十四岁之后到四十岁之前,一直处在爬坡的征途中,当初和我情况类似的人现在已远离我的生活圈,在社会的底层挣扎。他们把我当作一种神奇来欣赏,但我为此也付出了很多。学生阶段的早起晚睡,晨跑5千米,工作后加班加点强迫自己不断学习提高技能,承担项目时以单位为家学铁人争创一流。这些使已步入中年之门的我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亚健康状态”。我现在开始反省自己,以我的具体情况和我目前达到的社会地位,我还有必要在人生的浪涛中继续搏击么?虽说心还未老,青春毕竟已在渐渐地消逝了,继续“拼”的代价会是什么?在赢得社会和别人赞许的同时,很可能也会迅速榨尽自己的本钱,随后很快地消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进入四十岁,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如何更健康科学地活着?而不是把自个儿误解为一台血肉构成的机器。人生有所得就必然有所失,为了更快乐地活着,我们应该不必过分在意某些失意。每月少挣几百块钱,让自己活得更健康快乐,难道不值得么?“快乐工作30年”是最近有人提出的观点,虽然我退休前不可能再工作那么长时间了,但从现在起,我为什么不能也快乐地工作?现在许多事情都要靠团队的力量,个人英雄主义的市场越来越小,靠个人拼命干?还是更大范围地融入团队中发挥力量?这与自身的工作状态密切相关,也与自己身体的损耗密切相关,进而也与自己是否快乐密切相关。
一个人如果钱不多,他也会以合适的方式快乐地生活,但是一个人若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他即使有千万家财,又有何快乐可言呢?为了一项整体性的事业,需要大家团结干,也需要有人领头儿干。“宁可少活20年”这种工作态度在会战之初就等同于坚克难的号角,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但是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现在不宜提倡,个人也不要盲目去学,即使学,也是学精神,而不是学方法或做法。爱岗敬业没错儿,但有病你得看病,没病你得强身。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其实是不值得颂扬的,累倒了你不歇也得歇,不还是要耽误工作么?认识了这一点,我开始着手调节工作方式和工作节奏。人到四十就相当于一台跑了很远的路需要大修的车了,该敲打该换油这些工作都得适当地去做了。
忠告大家,快乐地工作,健康地生活。细水长流,享乐百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