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疯狂:儿子练了三个小时钢琴

(2013-04-08 14:24:54)
标签:

育儿

分类: 关于原原川川

昨天是令人惊奇的一天:儿子一大早起来,便开始练钢琴,练了一个小时,然后去上中文课,结果,时间从夏令时改为正常时间,错后一个小时,只好又回了家,一进家门,儿子又一头扎进钢琴里,乒乒乓乓地又练了快一个小时。晚上吃饭的时候,儿子罕见地第一个吃完,一转眼就消失了,不一会便听到楼上电子琴叮叮当当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儿子下了楼,又坐在钢琴旁,练了近一个小时。搞得全家都在心里打上了问号:这小子疯了?姐姐回学校前,专门走到弟弟身边,新奇地看着她正在专注练琴的弟弟,欲言又止。

为什么会这样,到底是什么因素直接导致了这种情形的发生?我自己都不是很确定。或许是几个因素叠加最终引起了‘核聚变’,或许只是短暂的火山爆发,谁知道呢?我自然希望这是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从此以后,儿子便能够风生水起,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境地。在一切都没有定论之前,我还是先把这一年以来,围绕钢琴发生的故事捋顺一遍,探寻儿子‘巨变’的蛛丝马迹。

儿子七岁学琴,至今整整四年,除了第一年的亢奋之外,接下来的三年都是不着火只冒烟,半死不活的状态。我不懂音乐,所以无计可施,只能维持着儿子基本的状态,期待着以时间换取空间,等带儿子开窍的那一天。基本上,儿子这些年来,每个星期总的练琴时间维持在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之间,练琴时间自己决定,由于量很小,所以儿子能够轻松自我管理,基本不用干涉,所以没有引起儿子的反感,对钢琴的感觉属于‘有点喜欢’,这大概就是这几年最大的收获----没有发展到深恶痛绝。

在前年的南极邮轮酒吧里,有一个大男孩,每天晚上在一个大三角钢琴旁自弹自唱,我当时就对儿子说,弹钢琴就是一种自娱自乐,爸爸希望有一天你也可以这样。从南极回来后,我就在想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让钢琴‘接上地气’,让儿子感受到学琴的价值。就像儿子的中文,能够从中得到快乐,进入到一种良性循环。我买了很多音乐的CD,有严肃的,有流行的,每天在车里播放,希望儿子能够通过喜欢音乐而爱屋及乌。一年过去了,儿子没有任何反应,自然也没有什么效果。

去年年底,我在国内订了一部卡拉ok点歌机,让侄子带了过来,本来是买给女儿的,希望女儿每个周末回来,可以唱唱歌,放松一下。点歌机一开机,便会自动播放‘中国好声音’的比赛片段,慢慢地,我们全家都喜欢上了中国好声音,经常一家人坐在那里点歌听歌。后来,我发现儿子也会自己打开点歌机,自己点歌听,他特别喜欢中国好声音,尤其是那些唱得特别投入特别高亢的歌,像high歌,征服,你把我灌醉,北京北京。。。一边听,还会小声地跟着哼哼。

今年,我给儿子换了钢琴老师,儿子倒是挺喜欢这个老师(主要因为是中国人),但是自从上课后,每次都只练习指法,两个月了一个曲子都没有弹过,儿子本来就很微弱的练琴习惯,一下子消失了,干脆不练了,因为老师还没有开始教曲子。这可把我急坏了,要知道习惯培养艰难,失去很容易,虽然老师信誓旦旦地说没问题,以后会好起来的,但是这些年下来,我对所有的教育系统都越来越缺乏信任,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靠人不如靠自己。我不相信练习指法就能达到我所希望的结果,为了自救,我只能另辟蹊径,自己着手解决问题。我告诉儿子,从现在起,我们要朝着我们未来的目的前进,我们马上开始去做我们未来要做的事情:那就是弹自己喜欢的曲子(直奔主题,不绕圈子)。

我对儿子说,‘我们的目的,就是将来你能够弹你喜欢的曲子,达到自娱自乐的目的。但是,人的任何喜好都有一个时效性,兴趣和喜好总是会随着时间衰减的,比如你听到了一个特别喜欢的曲子,你想自己把它弹出来,如果你需要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很流畅的弹出来,那就能在你兴趣消减之前充分享受其中,如果一个月才能练会,那时候,你可能已经不喜欢这个曲子了,或者练习太多,付出太多,也会减弱你对‘曲子’的享受程度。正是因为这样,就要对你的水平有一个基本的要求,也就是我们学习钢琴的终极目标,一两个小时里,能够比较流畅地弹出来。如果达到了,立马就不用去上钢琴课了。’

我和儿子约定,我们先从最低的要求开始,一个月练一个曲子。我找了很多曲子,但一看之下就知道不行,最后找了一个最简单的‘茉莉花’,而且是茉莉花中和铉最简单的那个谱子。我对儿子说,‘爸爸给你找了一个很难的曲子,看你能不能一个月练会。这首曲子是一个中国民歌,几乎无人不晓,在世界任何角落,你只要弹这首曲子,就相当于中国人的接头暗号,一定会找到其他的中国人。’

儿子倒是练得挺认真,但是出乎我的意料,一个月过去了,居然都没有弹完,更不用说熟练。本来我是想通过老套路给儿子树立信心,给儿子一个开门红。但。。。我真的无语了。儿子的水平实在是令我的心情跌入谷底(拔凉拔凉滴呀),我就奇怪了,这个曲子明明比他平时练得曲子看上去简单许多,他怎么就弹不了呢?难道钢琴也像学校里的学习一样,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象?

不过,我一点也没有抱怨,反而安慰儿子说,‘你看,我早说过了,这个曲子很难的,没关系,我们再进行下一个曲子,看什么时候能够在一个月里完成一个曲子(好嘛,本来是最低要求,现在成了最高要求了,有什么办法,面对现实吧 )’

有一天,我突然想,能不能在中国好声音里,找一个简单点的曲子。后来,我发现‘山沟沟’挺简单的,只是长了一些,我询问儿子的想法,儿子看了看谱子,说应该可以。就这样,第二个曲子就订为‘山沟沟’。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打击,这一次还不如第一个曲子,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儿子基本上没有怎么练习,我也渐渐地绝望了,看来此路不通。但就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突然‘柳暗花明又一村’。

事情是这样的,从上个星期开始,我让儿子暂时放下漫画,开始读一些‘正经’的书籍,我先给儿子推荐了刘轩的‘叛逆年代’,儿子非常喜欢,经常大段大段地读给我们听,大概是三天前,儿子读到了刘轩练琴的部分,儿子给我们读了几页,其中描写了刘轩由不喜欢到喜欢的过程,其中,刘轩由流行音乐找到弹琴存在感,以及他的钢琴老师对他解读音乐的话,和我平时对女儿和儿子说得话非常接近。我不知道儿子读了这些内容的内心感受,但是巨变就此产生了,当天晚上,儿子便以一种史无前例的认真和专注开始练习‘山沟沟’。第二天更是出现了练习三个小时的‘疯狂’之举。

老婆坚定地认为,这本书就是原因。我不反对这种说法,至少时间点上是吻合的,但是其中的心理机制倒是值得我细心去品味的。

附叛逆年代相关的部分:

http://s14/mw690/53d9a7aagd9d40ec59a7d&690

http://s2/mw690/53d9a7aagd9d40ddda071&690

http://s6/mw690/53d9a7aag082488fa0335&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流水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