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关于原原川川 |
今天放学的时候,我问儿子,‘你们现在数学在学什么呢?’
‘我在给他们出题呢,嗯,应该说是给diamond 组出题,出乘法的多部运算题。’
‘他们做得出来吗?’
‘没有人能做出来。’
‘其他人呢。’
‘*组在练习三和四的乘法口诀,**组在练习7到9的乘法口诀,diamond组不用练习乘法口诀了,在做应用题。我负责给他们出题。我现在真的有点看不起那些kiwi了,学了三四年,乘法还没有学会,怎不知道他们怎么学的。’
我听了没有出声,但在心里已经不停地摇头,天呀,小学五年级了还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在练习乘法口诀,如果这就是所谓的快乐教育,那在我看来,就像笑话一样了。
儿子已经完全信服我对他讲得话,那就是新西兰的数学教育水平太低,绝不要以他们为标准。如果我不问起,他从来都不提起学校的数学学习,因为他知道那纯粹是浪费时间,什么都学不到。所以,在家里非常认真地跟着我学数学,丝毫不怀疑这样做的合理性,因为他也看到了,即便像姐姐这样在学校里数学拿满分的学生,几乎还是什么也不会,他完全明白了,如果他希望将来成为科学家,就必须忽略学校的数学教育,而完全以家庭教育为主。
我现在很庆幸女儿转了个学校,一下子显出了数学的短板,从而让我了解到女儿的真实水平,从而不会重蹈覆辙,让‘悲剧’在儿子身上重演,儿子也非常配合,非常投入地学习,从来没有抱怨过。兴趣教育在儿子身上得到了最佳的演绎,因为从来没有在和别人的对比中寻求学习的动力,所以,现在虽然儿子学习优秀,但是一点自满的情绪都没有,并没有因为比别人强而失去前进的动力。今天儿子告诉我,他已经看完了‘科学百科’的第一章,也就是原子部分,而且还能熟练地运用原子当量,摩尔当量来换算,甚至会计算简单的化学反应配比。不过,儿子说,他对元素周期表还是很陌生,希望我给他讲一讲。儿子告诉我,他还做了读书笔记,把这一章的内容都做了摘要。我看了一下,嚯,密密麻麻的好几页,还真有那个意思。儿子说,他接下来要开始第二章了,是关于分子的。
晚上,儿子问我今天要画什么,我说画三角形的内切圆,我先帮儿子复习了一下切线相关的知识,然后就让儿子自己去想怎么找三角型的内切圆。过了一个多小时,儿子还没有叫我,我还以为儿子被难住了,便凑过去,儿子沮丧地看着我说,‘总是差一点。’我一看,儿子已经画了六七个内切圆,他已经知道通过两个角的平分线来确定圆心了,只不过因为他画得图形太小,而铅笔太粗,所以,不是很准确。我便让儿子画一张大一点的图,把铅笔削的细一些再试试。果然,没一会儿,儿子便喜笑颜开地让我过去看,一个非常精美的内切圆画出来了。从这件事上,我看到了儿子一个非常好的品质,那就是精益求精,他早就知道怎么画了,但他一定要画到非常完美才算达到目标。
我和儿子现在这种状态,就像是一个山中的采药郎中,不急不慢,一边看风景,一边摘草药,没有任何外在的压力,也不用考虑什么当学,什么不当学,只要自己喜欢,罗卜白菜只管往筐里面装,那叫一个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