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少儿平顺亚当夏娃跨越转变育儿 |
分类: 关于原原川川 |
http://s14/middle/53d9a7aagba3a9b07bf6d&690
儿子在看‘我们为何而战’
今天一回家,儿子就要我给他放前天看的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目不转睛地从头看到尾。我不知道儿子心里的有什么样的感受,但我可以肯定,那感受一定是很强烈的,尤其是对于一个从来没有看过‘残酷与悲壮’的孩子。从儿子的行为反馈中,我知道我这一次的尝试是非常成功的,这会为下一阶段的纵深教育打下极其重要的铺垫。
生活在像儿子这样环境中的孩子,敏感,脆弱甚至胆小几乎就是必然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周围环境对他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同龄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复杂的环境都会让他感到困惑,迷茫和沮丧。心智的开化,理解能力的增强,又令他眼中的世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外在的刺激和内在的转变会流在一起,形成了人生第一次跨越。
大概从半年前,我已经开始感到了儿子整体状态的改变,儿子变得消极,安静,经常让人感到一种落落寡欢的氛围笼罩在儿子的周围,也变得非常敏感,非常在意周围人群的看法,甚至有了害羞的神态。这对于儿子实在是很大的转变,要知道一年多前,儿子还会在大庭广众下脱光了,围着教室跑呢。我思前想后,也找不到造成这种转变的外部因素。在学校,虽然儿子小毛病很多,但老师从来都对他褒奖有加,几乎没有批评过他,从开始上学到现在一直非常的平顺。在家里,更是如湖水一样平滑。所以只能是内在的成长,造成了现在的转变。也就是说,儿子现在才开始了从儿童向少年的转变的历程。
儿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开始在自己和别人之间拉开了距离,开始重新检视环境和自我。引用圣经里的寓言,就像是亚当夏娃偷食了智慧之果,开启了心智,知道了羞耻,善恶,是非,美丑一样,儿子开始脱离‘纯天然’的极乐世界,进入了混沌复杂的现实世界。虽然看上去,儿子不如以前那么开心,那么灿烂,但这种过程是必然的,是进步的,也是我期待已久的(我感觉,儿子在‘儿童时代’的时间至少比其他孩子要多两年,再不发育我都要急了)。
儿子终于在‘自己’的选择下,开始了新的人生阶段。所谓的‘自己’,是相对于外在的压力而言。通常,跨越不同的成长阶段的过程,是在内力和外力的合力下实现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在的要求和压力不断地增加,刺激和激发出内在的生命力,以适应生存的需要,生命力又表现为接受和拒绝两种形态,并导致了顺从和反叛两种并存的结果。虽然从儿童到少年这个跳跃远不如从少年到青年的跳跃的冲突那么强烈,但重要性却一点也不差过后者。大部分孩子之间的差距,就是在这个阶段产生了,并且很可能导致永远的差距,这可以说是孩子的第一次的成型期。我发现,社会上对于从少年到青年的跨越研究的非常多(青春期),但对儿童到少年这个阶段的转变研究的很少,甚至很多人不认为这是个问题,因为这个阶段,孩子大体上反抗的烈度不强,给大人的感觉是可以‘轻松地’搞定。但其实不然,‘搞定’和‘处理得当’之间可以说是云泥之别。
女儿实现这个跨越的年龄比川川早很多,女儿几乎从刚上学就承受着比川川大得多的压力,这个压力不是我们给她的,而是外界令她感受到的。我们是出于无奈,出于心疼才不得已和她一起面对和承受这些压力,从方方面面帮助她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一点一滴,举步维艰,最后终于由偶然的成功(被选中参加奥数培训,其实选中面很大,差不多有一半人,但对女儿而言就是一次巨大的飞跃),扩展到局部的成功(成功进入奥数校队),由局部的成功中,建立起了微弱的自信,就像一颗种子一样遇到了适合的气候和土壤一样,女儿的潜力终于慢慢地绽放出来,成绩开始稳步地成长,自信心也越来越强。在川川这个年龄,女儿基本上已经完全自理了,成功地跨越了这个阶段,并且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和我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亲近,为初中阶段的亲子互动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从那时候起,我和女儿就已经摆脱了简单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进入了对各种问题的探讨,对世界各种主要矛盾的分析的阶段,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是非常美好的回忆。
弟弟比姐姐‘幸运’,一路顺风顺水,‘没心没肺’地欢乐到现在,才开始了由儿童到少年的跨越。而且不是由于外在压力,是年龄使然,实在是腾不下去了(都快成高龄儿童了),才不得不转变。和姐姐不同,弟弟没有成绩的压力,他所要跨越的是心智,是情感,是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