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划痕’思维训练法

(2011-10-28 05:13:26)
标签:

成长模式

数学教育

玻璃板

数学题

重复性

育儿

分类: 关于原原川川

当孩子运用脑力去思考问题时,就像用力去掰断一块玻璃板,如果这块玻璃板上,有很多细小的划痕,那么这个工作就会省劲很多,就如同‘水到渠成’所意会的那样,而我现在的数学教育,实际上就是在儿子的大脑层皮上,无序地,漫不经心地留下一道一道的痕迹。我选择的题目可以说是非常广泛,尽可能涉及所有陌生的思维领域,相当部分都和数学无关,而且给儿子讲题也是浅尝辄止,并不深入,更不会为了让儿子熟悉和掌握题型而出重复性的题目,因为我的目的是留下划痕,而不是帮儿子把玻璃掰断。

所以,严格来说,我和儿子进行的不是数学教育,而是思维扩张训练,只不过我叫它们是数学题,是有点为数学贴金,令儿子对数学增加好感而已。而这个目的其实已经达到,儿子现在对数学非常痴迷(当然指的是爸爸的数学)。不只是儿子,我自己也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儿子的痴迷变成了我强大的动力,推动我看更多的书籍,想更多的问题,每天晚上的这段时光,成了我和儿子共同的‘期盼’。

我觉得儿子越来越喜欢这个‘节目’,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没有任何压力。由于目的所决定的,我并不要求儿子对讲过的题目能完全明白,也没有重复性的题目,所以儿子不用有任何的压力,我们俩就像在沙漠里捡拾玛瑙的游客,要的就是好玩,要的就是新奇。

前天,在儿子的要求下,晚上早早地上了楼,到结束,用了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给儿子讲了一个小偷的故事,一个榴莲县令判案的故事,最后给儿子出了一道门牌号码的数学题。内容太多,就不详述了。

我们的头脑,是一张大网,解决一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在头脑里从一个点走到了另一个点,这张网越大,节点越多,解决问题的路径就会越多(和互联网有点像),我现在在做的,就是通过各种问题的刺激,在儿子的大脑皮层上,轻轻地划出不规则的痕迹,但并没有连接成网,只是留下痕迹,等待着儿子自己去把他们结成网,这样做的不好的地方是见效慢,结果不可预期。但好处是一但儿子开始感受到‘结网’的乐趣,便会产生爆炸性的力量,就如同化学中的正连锁反应一样,靠自己的动力快速完成整个结网的工程,并形成成就和激情的良性循中,这是一个指数曲线的成长模式,也是我最期待的成长模式。

这种模是,只存在于我的想象中,我自己也并没有成功过,可以说是我对教育的最高期待,或者说是理想,但我愿意去尝试,一个我和儿子共同参与的尝试,既便是没有教育方面的成功,我们起码也得到了天伦之乐,所以对于我来讲,几乎是零风险的尝试,因为得到已经远远大于付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