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财富人生产经/公司给你股份敢要么 |
分类: 工作日志 |
这令偶想起一些往事:以前在深圳的公司,创业者吸收了人家的一些股份,结果在经营决策上比较被动,老板索性退回了人家的投资,自己一个人做主。偶后来到杭州的咨询公司,创业者是两个同班同学,各有股份参与,一个占绝对多数,所以一切行动都听绝对多数的指挥,但企业发展到可喜规模的时候,“两兄弟”却分了家。最后,偶在上海的公司,老板也是紧紧抓住股份不放手,看不到有分配股份给员工的可能性,即使是忠实跟随老板十多年的高级管理层也不可能。
估计他们都是把自己创业的企业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如果让别人占了股份,这“孩子”就不会听自己的话了,或者感觉已经不是自己的“孩子”了。偶也是做父亲的人,当然可以理解这种心情,但是对苦苦在公司奋斗多年的员工来说,还是有些不公平的;而真正有抱负的人才,是不可能长久地这样一直“打工”下去的。
这好象是中国咨询公司的通常情况,偶知道在国际咨询公司里面,非创业者的高级管理层在一定条件下(比如职位够高、工作年限够长),是能够获得股份成为公司合伙人的,这是稳定管理、留住人才、激发潜力的一个人事管理策略,也是大多数国际咨询公司的通常做法。
说实话,很惭愧,偶的能力和影响力实在有限,在以前的三家咨询公司里一直都是个打工仔,都没有机会成为股东——哪怕是小小的占1%股份的股东;外语太烂又不可能进入国际咨询公司工作,所以,“现实照进梦想”是很残酷的,沮丧之后,还是打算自己开公司算了,过把当“股东”的瘾。
最初听到有人想购买偶公司的股份时,心里还是很激动、很诧异的,毕竟公司刚开出来不久,谈不上什么业绩,居然有人看中了要投资?好象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一样。投资人也许看中的是公司与中国的关联生意,偶们的中国背景,以及偶们对公司未来发展清晰而理性的战略描述。确实与中国有关的项目在这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嗅觉敏锐的生意人都已经开始行动了,前几天偶老婆还接到一个关于投资中国的咨询电话,是拐弯抹角的熟人介绍过来的。
考虑来考虑去,偶们最后还是决定出卖偶们这个“孩子”的股份。一是偶们确实没有把公司当“孩子”,偶觉得如果有更多人的合作,视野会更宽广,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第二,偶们也需要有不同背景和经验的人,特别是瑞士本地人的思维碰撞,毕竟公司是要在瑞士这块土地上生存的。三,公司的快速发展也确实需要新的资金注入,否则将如蜗牛般的前进,偶不希望进展太慢。
公司改制正在进行中,未来将从“有限责任公司”变更成“股份有限公司”,偶们的目标是能在瑞士的股票市场上市,当然这是很遥远的梦想了,现在最要紧的是赶紧研究“卖孩子”的合同细则,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