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湖光山色周末游瑞士 |
分类: 日内瓦湖边(杂文) |
青翠的湖,险峻的路
这个湖名很奇怪的,法语:“Hongrin”,发音与我的名字一模一样,能不去看看么?我最早发现她是在地图上。听一个瑞士人说沃州还有一个小湖,非常秀丽,看腻了日内瓦湖的博大精深,就应该去品味一下山中小湖的微妙乐趣。所以拼命在地图上找,终于找到了她。她位于沃州的东部,靠近日内瓦湖的东边角,在阿尔卑斯山脉的一个延伸段上,叫Les Mosses的滑雪胜地旁,离洛桑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
显山民本色
我们四人(两大人两小孩)结伴而行,开一辆1.6T福特Focus,从洛桑上高速公路,往Sion的方向出发,到Aigle,下高速往左边转入国道线(此乃正式路线,但是我们错过一个高速出口,只好绕道回到Aigle),看清Les Mosses的所在方位,开始雄赳赳、气昂昂地向阿尔卑斯山脉挺进。
进入深山,蜿蜒而上的公路非常平整,旁边是树林和小溪,仿佛就在脚边连绵,感觉好象回到了老家,我们老家都在浙江山区,从小生长在群山峻岭间,难免滋生出对大山的特殊情感。因此,一路上不断叹息,以后有钱一定买房在山中居住,宁愿听松涛也不愿意在湖边闻水浪,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感到水边没有安全感,到哪里都改变不了山民的本色。当然,还有一个关键原因是山上的房价比湖边的要便宜多了,呵呵,酸葡萄啊。
坦克欢迎您
经过Les Mosses,往前走到一个叫“La Lecherette”的小镇,往左转便是往Hongrin湖的公路了。行进500米左右,有个三岔路口,路口居然停着一辆巨大的坦克,炮筒正对着款款而来的我们?!
沉住气、莫惊慌,靠边、停车、下来,走近一看,原来是辆报废的坦克车,此刻纯属展览的作品。回忆起儿时只能停留在纸上的、对坦克大炮的神往,今天总算看到真正的玩意儿了。于是爬上坦克准备仔细研究下,可惜顶上的入口被封死了,不能进入内部,只好靠着炮筒拍张照片留念算了。这里是军事基地,公路的旁边有很大的军事建筑,估计是停坦克用的。现在好象不是服军役的时候,整个基地空荡荡的,只有几个光着膀子的年青人在打篮球,也许他们是留在驻地值班的士兵?
(一圆童年的坦克梦)
青翠“红钢湖”(Lac de l`Hongrin)
沿着右边的公路上去,路小了一半只能通过一辆车,且不平整,可能早被沉重的坦克车压坏了路面,左边是逐渐加深的悬崖,开车有点惊险了。还好,前面有一辆越野车正小心翼翼地蜗牛爬呢,就跟着让它当我们的开路先锋吧。爬上了山腰,整个湖就出现眼前了,蓝色的水面微有波浪,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碎玻璃般的光芒,配上两岸的青山和绿地,果然很秀丽。
到了一个开阔之地,有4、5辆车停着,越野车也停住了,走下来一对年青情侣,直奔湖边一幢破烂的木房子去了,那边炊烟袅袅,有很多人围着在烧烤,原来他们是来聚会的。我们继续前进,绕过几个弯,碰到一个野营车队,大概有7、8辆那种带厨房、卫生间和床的野营厢车,就驻扎在湖边,几个人围着临时搭的桌子在太阳伞下喝啤酒,沐浴太阳浴,还有几个在钓鱼。靠,瑞士人真会找地方享受生活啊。
(梦幻之湖,梦幻之女)
闲步堤坝上
要走下坡了,远远可以看见路的尽头是两条漂亮弧线形的白色堤坝,拦截着湖水,才知道这个湖原来是水库。我们下到堤坝上,大概总长不到一公里,宽度约3米,两边是铁栏杆,往下看是阴暗的万丈深渊,太高了,看得心发慌脚发软,忍不住逃到靠湖的那边去了。堤坝上的水泥地很平整,大人可以散步,两小孩就玩滑板。
今天天气好,来堤坝上散步的人还真不少,看得出他们大多是居住在附近的本地人。外地人?鬼才知道这个地方呢,毕竟不是有名的景点,而且还是军事基地啊。我们呢,是属于少数无意中听说并闯入“军事禁地”的外国佬,呵呵。
(弧形的美丽堤坝)
(堤坝上滑滑轮,感觉慌慌)
穿越无人谷
时针指向下午1点,肚子发出了几声凄厉嚎叫,该进餐了,也该与“红钢湖”说再见了。我们沿着公路往前,意外地穿过了一个不长但很原始的隧道,柳暗花明,很高兴这条路还可以通行,因为本来地图上显示这段路已经被封死了,那就不用走回头路了。接下来的路况比之前的还要糟糕,坑坑洼洼的,显然很少有车子进来,也没有人来维护,当然更没有人家在此居住。
一路下坡,几乎到达谷底了,两旁是耸立的高山,行在谷中,总感觉两边的峭壁好象要压下来似的,或者会有岩石掉下来,路上也确实躺着不少大小不一、从上面掉下来的石头。穿过一大片茂密的树林,前面渐渐开阔起来,路况也好了,一个转弯,便看见有绿油油的草地,还有典型瑞士山区的农屋,终于走出那吓人的谷底了。
小镇饭菜香
弯弯曲曲的小路经过数个小山村,一路直下来到Montbovon小镇,小镇很小,却有个火车站,估计小镇上的居民都是车站的工作人员哈。我们往南走国道线,不到5公里有个Rosiniere小镇,小镇边还有个迷你小湖(Lac du Vernex),比杭州西湖小多了。
我们停车在小镇的广场上,随意找了家名为“Les jardins de la tour”(塔楼花园)的饭店进去了,哇,里面好温馨好传统啊,家具、墙壁、地板、甚至天花板无一不是原木做的,是典型的瑞士乡村装饰风格。可惜,饭店老太太告诉我们位置已经预订完了,下次一定要先预订。靠,愈偏的地方生意愈好、顾客来了往外推,这是什么世道啊,这?
只好在众目睽睽中往外撤,虽然有些气愤,但出门后还得顺手把大门轻轻合上,免得让人以外我们没礼貌。还好,几步路远的一幢大木屋上悬着“饭店”(Restaurant)两字。更绝的是,小镇的“镇政府”办公室就在大木屋的二楼,底楼才是饭店。
推门而入,里面的顾客都向我们行注目礼,有的还礼貌地跟我们打招呼,咳,估计这偏僻的山中小镇一定很少出现亚洲面孔。老板娘很热情,介绍了一个当地的特色:奶酪烤面包,味道香浓、入口醇厚,真不愧是瑞士乡村老奶奶的手艺。另外我们也点了色拉和牛肉,算是一顿午餐了。
(木房子,上为镇政府,下为饭店)
偏向虎山行
酒足饭饱后,我们又往深山里跑,上了一条计划中的小路,准备翻越整个山头从这边到达大山的那边,就是Montreux(蒙特勒)市了,离洛桑不远,这样我们不用绕几倍远的路就可以回家了。
话说我发现的这条小路是地图上没有标示出来的,虽然从Google卫星地图上看可以贯通到目的地,但现实中也许是“此路不通”的,我不知道。就冒个险了,大不了退回来多花点时间走国道线呗。路比之前走过的还小,却很新,看上去好似刚刚浇注的柏油路面,汽车蜿蜒而上,路面有些陡,但路况好,1.6的排量好象不是很吃力。可惜好景不长,崭新的柏油路面在一幢农庄前嘎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很不平整的泥石路,抬头看,一直往上弯弯曲曲延绵到山顶。
总不能就这样回头吧?在小红的支持下,我硬着头皮往上开。路面比较颠簸,速度很慢,还好车的底盘不算太低。好不容易以蜗牛速度绕了两个弯口,居然看见一辆比我们排量还小的车停在路边,本来发毛的心里就有了些安慰:看来这条路还是通车的,不止我们一辆车嘛。
(牧牛场,奶牛们进出的“门”)
继续前进,在一个汽车可以掉头的转弯口,碰见了两个散步的瑞士女士正下山来。我估计是本地人,熟悉情况,急忙请小红去问她们,前面是否可以通车,不行的话,我们可以在此掉头回家。得到的回答很令人失望,前面的路况很差,要穿过养牛的高山牧场,因为没有人会开车上来,路上有很大的坑坑洼洼,都没有人修补,轿车是绝对不能通过的,到这里已经是极限了。我看地图上,离山的那边已经很近了,大概走路也只要一个小时吧。
只能知难而退了,好马知返啊。驶上国道线后,一路狂飙着奔回洛桑……
(平原地,路上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