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发泡餐具发改委公民权利环保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黄一刚
制造“白色污染”的发泡餐具在被禁14年之后大张旗鼓地解禁了。
现在,我们再怨天尤人地指责发改委的不仁不义与自扇耳光似乎没有多少意义。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一条:拒用!
拒用,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深爱生我养我的土地与亲亲家园,更是一个公民的自由与责任。尽管专家们今天将发泡餐具的解禁描绘得如何天花乱坠,就如同他们当年批判“白色污染”之际吐沫飞溅义愤填膺,然而,作为生活其中的我们更有着切身的体会,14年前与14年来的耳闻目睹,没有谁能够动摇我们对良好环境与美丽家园的渴望与捍卫。既然,你可以不用听证、不征询民意,解禁一项事关全体国民的禁令,作为共和国的公民,我们有权利不服从、不支持,拒绝遵守、甚至抵制这种不合理的政令。
社会的点滴进步来自每一个公民对公民权利的捍卫与坚守。这不,从不久前新浪网的一项调查就可以看出,对发泡餐具的解禁公众并不买账:参与投票的6607人中,83.1%表示“不会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青年时报官网进行的“微调查”中,多数网友对发改委的解禁表示失望、不解甚至愤慨,大多数网友表示支持青年时报联合环保公益组织绿色浙江“爱我家园,不用发泡餐具”的倡议,并拒绝使用。网友@沉世100年说:“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拒绝使用!童鞋们,都顶起吧。留给子孙们一点净土,多一点资源。”网友@独一步视角说:“你解禁我们无法控制。但坚决不使用,是我们的权利。”
一项政策出台,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关注出台之后的社会影响,考虑公众健康和环境保护。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不无担忧地说:“如果不能解决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回收问题,简单恢复它的生产和销售,将是一场灾难。”
由此,我们向那些拒绝使用发泡餐具的单位与个人表达由衷的敬意与感谢,它无关青年时报发出的倡议本身,而是因为你们履行了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这是给5月11日《青年时报》头版写的“时报评论”的原始版本,见报稿已做“净化”处理,并由老总精心修改。——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