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肇论(1)宗本义

(2013-11-11 22:14:58)
标签:

佛学

憨山

僧肇

经论

分类: 经论学习

宗本义


本无。实相。法性。性空。缘会。一义耳。何则。一切诸法。缘会而生。缘会而生。则未生无有。缘离则灭。如其真有。有则无灭。以此而推。故知虽今现有。有而性常自空。性常自空。故谓之性空。性空故。故曰法性。法性如是。故曰实相。实相自无。非推之使无。故名本无。言不有不无者。不如有见常见之有。邪见断见之无耳。若以有为有。则以无为无。夫不存【有】(注1)无以观法者。可谓识法实相矣。虽观有而无所取相。然则法相为无相之相。圣人之心。为住无所住矣。三乘等观性空而得道也。性空者。谓诸法实相也。见法实相。故云正观。若其异者。便为邪观。设二乘不见此理。则颠倒也。是以三乘观法无异。但心有大小为差耳(注2)。沤和(注3)般若者。大慧之称也。诸法实相。谓之般若。能不形证。(注4)沤和功也。适化众生。谓之沤和。不染尘累。般若力也。然则般若之门观空。沤和之门涉有。涉有未始迷虚。故常处有而不染。不厌有而观空。故观空而不证。是谓一念之力。权慧具矣。一念之力。权慧具矣。好思。历然可解。泥洹尽谛(注5)者。直结尽而已。则生死永灭。故谓尽耳。无复别有一尽处耳。

 

几百字直把真理说尽,何等文章!

注1:按文意应添一有字。

注2:憨山《略注》:以取不取相故耳,非法异也。正若三兽渡河,河本是一,但三兽大小不同,故所履浅深不一,斯乃兽三而非河三也。

注3:憨山《略注》:梵云沤和,此云方便。

注4:憨山《略注》:虽观空而不取证,仍起方便度生之事,是仗沤和之功也。

注5:憨山《略注》:泥洹,亦名涅槃,称为尽谛者,直是烦恼结尽而已,所谓五住究尽,故二死永亡,是生死永灭,名为尽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