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晚睡,昨晚和佩慈同班同学的一位家长聊到了近十二点。大概说的是小学生要怎么教育的问题。
由于佩慈班级期中考试(其实是期中竞赛)数学平均成绩是四个班最后一名。由于出的竞赛题目很多奥数题,很多孩子就算会做的也会粗心,或因为理解有误,一班同学便没有发挥好。而且尤其是后面几道大题分值都是五分十分,错一题就扣十分。因此造成大家得分都很低,二(1)班平均最后一名,但实际上,也就是65分和66分之差而已。。。。可是这就造成了班级里家长很激动了,尤其是二年级开始数学老师换了一名年轻的新老师,这位老师我觉得不错,自从她上任,数学作业少了很多。但是家长们大多只看成绩的,甚至埋怨老师作业太少。另外说这位老师不给家长发短信报告作业,也没有报告大家孩子们考试的成绩。。。。等等。我觉得很难理解,二年级的孩子还要老师发短信给家长报告作业,让家长来监督,岂不是更加让孩子没有自觉性了?做作业本来就是他们的事情,家长为啥要掺乎?另外,关于考试的成绩要不要汇报的问题。本来这么小孩子的成绩就没有什么代表性意义,考得好,九十多分,第一名。。。或最后一名都不代表他就优秀或者就差了。我看老师不发成绩给家长是对的。何必要费力劳神,而且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啊!
另外这位家长朋友也觉得古荡小学确实没有其他学校学习氛围好,或者说老师工作没那么到位,比如说,家校联系本只是记录作业,老师没有在上面留言,比如哪个孩子表现好,或者受批评还是受表扬了,会在上面反映出来。听到这个意见我也不同意。我知道有些学校这方面做得很好,家长随时能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但是我觉得,首先表扬还是批评其实都是老师管理的方式,不需要向家长说。如果表扬还好,如果是批评意见,放在本子上,孩子们是认识字的,岂不是会有心理压力?批评一下表扬一下,只是课堂管理的需要,何必这么在意?而且如果只是要表面让家长感觉满意是不难的,那就把有限的精力放在这些汇报上了,可真正的教育或关怀不一定要写出来或者向家长汇报的啊。。。
就像我们在学校,如果想做好表面的工作,那就尽量减少任何看不到业绩的事情,能推则推。。。。只要应付科研考核搞搞自己的文章就好了,那么上级就很欢喜了。。可是真正对学生负责的事情是所谓的考核看不到的。比如你找了几个同学谈话了,上课备课花多少时间,下寝室去看望,等等。。。。
我知道,我怎么说,都是无法说服大部分家长的。因为大家都看重成绩、所谓的重点初中、所谓的重点高中。。。。因此,“兴趣班”并不是真正的兴趣,而是大家一起冒进。搞的小学生都很忙,但是其实知识类层面的东西这样填塞真的没有这么重要!尤其是对这些成长中的孩子们。他们更需要的是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对生活的兴趣,对人生的热爱,对社会的关怀。。。。当然很多家长说教育体制就是这样怎么办?
我想说,大家都知道教育体制出了大问题,我们家长还要为此做帮凶么?
孩子的童年是唯一的,健康的成长阶段,最次要的就是所谓的知识,尽管一定的知识是需要的。只要他们保持孩童时期对世界的天真好奇,对文字背后世界的幼稚解读,我不相信他们学不好数学,学不好语文。但是,我们家长是不是太着急了呢?再退一步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孩子的特长能力都不同,何必要完全遵循一个模式呢?名校出来的庸庸碌碌之辈也不少,大专高职甚至文化教育更低的群体中也会人才辈出。这个社会是有很多的不公平,不过按照我的观察,我觉得,只要真的有素养有能力,机会也是很多的。并不需要一定是高学历才有前途,相反,高学历的选择很窄很窄。
我不是要支持不读书,但是我相信爱学习、爱生活的人,不管孩子还是成人,一定有出息。哪怕是做一个最普通的职业,也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对啊,昨天高考的题目不是讲,做英雄还是路边鼓掌的人吗?家长们都不肯或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做路边鼓掌的人吗?我愿意做这样鼓掌的那个孩子的家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