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教随想……人生的输赢

(2009-10-10 18:51:59)
标签:

幼教

起跑线

教育

得失

放下

成功

幸福

杂谈

分类: 人生感悟

    昨天看到郑渊洁一篇博文《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觉得颇有些道理。郑渊洁说,人生如跑步,如果家长认为孩子的人生很短,那么起跑则十分关键,但是人生如果是相对较长的时期,则无需在起跑线上那么计较,就如马拉松冠军获得者刚开始都不会跑在前面,而是会慢慢发挥潜力一样。对马拉松来说,开始跑在前面,反而会耗尽体力,后面就无法持续和出色成绩。

     我觉得郑渊洁不愧是为孩子们写书的,说的非常有理,并且懂得儿童心理和儿童成长的规律。确实,现在家长们对孩子都是寄予厚望,另外只有一个孩子,更加认为如果不倾囊而出,就是不尽心给孩子提供教育条件;如果不给他们报各种兴趣班,就可能会错过孩子某一项特别天赋的发挥……等等,家长们的望子成龙和得第一第二的希冀,加上僵化的教育体制,结果是,家长叫累,老师叫累,孩子们也叫累。不知道最后成龙成凤的有几个。。。。这和现在学校的评估体制十分相似。教授、副教授到讲师都叫辛苦,然而真的学术创新和成绩却并不多见。评估体制极其僵化,只看科研论文不看其他,论文和专著直线上升,然而,这些作品的读者却越来越少不说,价值也并不清晰,真正的学术大师又在哪里呢?这样的体制下怎么会产生学术大师呢?

      在我看来,家长们先得承认每个孩子都有差异,有人喜欢读书会读书,有人可能就不适合读书(仅仅指学校的教育体制,不是平日的读书),但是一般来说一定是各有天分,天生我才必有用。家长们首先不必希望自己孩子都是突出人才,此外也不必要有错过孩子特别天赋的担忧,更不用担心他们将来会一无所用。可以在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观察他,他的优点弱点长处特长性情等等,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刻意培养,基本上随缘就好。我相信,每个孩子,除了特别贫困而失去学习机会,或者有特殊的原因不能发挥特长外,如果他和某个爱好真的特别有缘,这个机缘总会展现出来,这时候可能他自己就会对某项产生特殊的兴趣,并努力追求。这时候家长提供尽可能有的条件就好。如果孩子没有特别的特长也没关系啊,人生平淡就好。大家都是郎朗,谁去欣赏他的音乐呢?如果大家都是丁俊晖,谁去看他的比赛呢?如果都是姚明。。。那是不可能的啊。

      因为赢得起跑线而输掉后面的人生,那么结果还是输……再说,如果人生是人与人的比赛,怎么可能每个人都赢呢,那谁会输呢?我们希望谁输呢?人生的旅途上,其实没有人和你比赛,我们只和自己比赛,所以我们不会输,也不会赢,或者说,无所谓输赢。

      最后,想说三个观点:

      1、对孩子们的教育,技能的学习是可以补的,而童年是无法再补的。

      2、树立正确的得失观,胜负观。输了赢了都无所谓。当然这首先家长也要学习做到,那么人生才会更加超然和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3、聪明和技能学习是其次,最要紧要积福。有福德的孩子,无论怎样人生都不会很糟糕。

     记得英国的一个年轻作者说,(大意如此)我们如果某件事情没成功,本来自己并不会感觉怎么样,但是想到别人知道后看我们的态度就会十分失落和难过起来。我们很多的执着都在这里,烦恼也来自这里,不是吗?孩子们的成功与否很多时候是家长们自豪的资本和感觉来源,这也常常是家长们的一个私心所在,尽管并不是所有。

     让我们和纯净的孩子们一起学习,放下得失,快乐地走我们自己的人生道路,不要和别人比,呵呵,什么输了赢了的。和自己比,去掉更多的毛病,获得更多的喜乐,这就是最大的赢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