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导师学校人格 |
分类: 随笔游记 |
求实导师学校
杨玉良院士讲演
(2007年11月30日下午1点,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永谦活动中心小剧场)
一,师承关系
二、略
三、研究生培养的目标
四、选择学生
中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应试教育的强化,像以上这两位学生在中国绝对无法通过入学考试而出类拔萃。
我的基本信条:
“尽可能使用导师选择学生的有限权力”
相信“绝大部分学生是可以塑造的”
“一个只会责怪学生不好的导师不会是一个好导师”的说法或许也有一定的道理。
“关键在于是否选择了适合他/她的课题。”
五、选择导师:学生的视角
六、如何做导师
告诉他 A 天才不总是得有像Einstein 那样的一副圣人相。
七、感人的师生关系
演讲结束!
后记:替高老师听了这次演讲,还是挺有收获。一睹老科学家的风采,二可作为将来自己做导师的培训(惭愧地说),三是无私知识分子人格魅力之熏陶。。。愿以此共勉!我觉得其它大学也有模仿这样的导师学校之必要,想想在北京的时候,不乏有知识和人格魅力之导师,但是在和学生的交流方面确实是很不够啊。这有我们做学生自己的问题,也有体制上的关系。希望这样的遗憾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