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儒典之一小结

(2017-03-29 07:10:56)
标签:

荀子

孟子

儒典

分类: 观虚斋阅记


近年来,于佛道之外,始攻儒家经典。盖余虽中国哲学专业出身,然重心多在佛道,于儒家之书虽多有泛览,终未下功夫也。观虚斋教学既三教融通,则不可于儒家独欠功力也。

数年之间,阅《明儒学案》、《宋儒学案》,然后重返《四书》,归于儒家之本原也。去岁之秋,始阅朱子《四书集注》。中间因读憨山大师之《中庸直解》,而阅《憨山大师全集》,又翻阅《蕅益大师全集》,读其《周易禅解》等;去岁末又始练书法,读诸书论之作,故《四书集注》亦稍停也。今春始续读之,至三月下旬终细读一过。如此,儒家之基本圣典已读完了。

《四书》之后,思儒家之荀子,为可与孟子并列之大家,当续读《荀子》也。然吾读《荀子》数篇,则已知其大略,而不欲详读矣!

何哉?非谓《荀子》不重要、不深刻也,荀子之思想有与孟子相对之独特面目,恰可与孟子成阴阳互补之势,犹近西方思想之重知识、重逻辑、重证验之传统,可补中国传统思想之不足也。孟子是理想主义,荀子是现实主义;孟子重先天之性体,荀子重后天之修证;孟子是自律,荀子是他律。总之,荀子之思路,近于西方哲学,于中国思想传统中有对治之大用。中国传统以孟子为正宗,而荀子为旁出,此犹佛家以禅为正宗而以唯识为枝蔓也;荀子之性恶论,犹唯识之以阿赖耶识为妄也。自修心悟道而言,以孟子为正宗自有其恰当之理;而自现实人生而言,则荀子近唯识学之重熏修、重礼法之道路更为迫切也。

故吾之不欲读《荀子》,非谓其不重要,而是从吾自身之兴趣与需求出发,荀子于我而言意义不大也。正如吾之学佛法,犹重禅与天台,而性不近唯识也。《荀子》一书,大抵是世间之理法,虽论之成理,言之有故,终乏向上一路之旨归也!吾之气象,与之不类,故吾不欲详读其书也!宋明诸儒,皆以《四书》为核心经典,而忽略《荀子》,盖亦有其至理也。孔孟之圣贤气象,终非荀子所可及也!

吾人读儒家之书,非求通全之知识,乃向圣贤境界趋近也。故儒家之根本大经,吾已通之;其余经典,则不必详读矣!盖吾非治儒学之专家,而为悟圣贤心法之通才也。故欲重检《阳明全集》之后,儒家之研读亦告一段落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