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何处不道场
(2016-05-30 17:18:44)
标签:
观虚斋手记2016年5月 |
分类: 观虚斋手记 |
虚斋劄记
(2016年5月)
不带执着的爱,不抱期待的行动,不受打扰的宁静,不受干扰的喜悦——这是一个修道人的生活!
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观心,试着如实写下你头脑中的每一个思想;很快地,你就会体验到什么是观照——你不是你的思想,你在头脑之外!一般的写作恰恰是头脑在活动,只有主动去记录头脑中的思想,才是观照。
静静地和你自己在一起,没有一丝一毫的造作与努力,完全地接受当下的如是,回归本来面目,这就是静心!而无拘束的爱,不过是静心状态下本性流露的光华与芬芳,是当下可以畅饮的甘露!
爱不是达成某个目标的工具,爱自身就是目的——流动的光辉、温暖的宁静、喜悦的涟漪和当下的觉知;可是人们却在以爱的名义去寻找别的目标——头脑的期待、自我的满足、相互的占有和生活的依赖……
非常非断,物之缘起也;无生无灭,道之恒常也。
擦亮心之明镜,真空也;明镜照天照地,妙有也!
无执,是真空;有爱,是妙有。放下,是真空;提起,是妙有。无我,是真空;利他,是妙有。
只有有意识的、全然的、完整的经验,才会耗尽业习种子,而未完成的、半心半意的、机械的行动,会继续制造业力束缚。
孤独是他人的不在,单独是自性的圆满。唯有当你能享受单独,你才能超越孤独;而唯有超越自我,你才能享受单独。
本来无事更寻谁,
风吹花落钓台矶。
不见人间烟尘色,
到处青山满翠微。
灵性生活中所强调的爱,与通常的情爱截然不同。爱,比爱什么更重要;存在,比为什么而存在更重要。对任何存在者的执迷都不是真爱,唯有存在自身绽放的光华、喜悦与芬芳,才是灵性的爱的状态。
没有过去的牵缠,没有未来的期待,全然地存在于此时此地,这就是静心,这就是解脱!
“知妄想是空,妄想即是般若。执般若是有,般若即是妄想。”这句话是禅师的俏皮话,不可当真的。我给下一个转语:“妄想是妄想,般若是般若。知妄想是空,此知即是般若。执般若是有,此执即是妄想。”
有学生问:观虚斋的传承是什么?简答之曰:我是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的学生,传承的是中华修道文化的整体智慧与核心精神,同时又加以现代整理与现代诠释,以适应现代人的根机与需要。
正法眼藏何处寻,
戏论纷纷功夫呈;
本地风光难得见,
最怕花样假乱真。
排斥而放弃不是超越,看清而放下才是超越!
不取不舍,何取何求!问余何适,廓尔忘言。既不生事(攀缘),亦不怕事(拒缘),中道随缘可也!
立足于自身的成长,在一切境遇中修行!单身和婚姻,都是修炼的道场。恋爱与失恋,也都是成长的养料!
单身也好,婚姻也罢,都是形式,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你处在哪个境界?若是超越了男女关系而享受单独,那是自性的圆满,很好;若是只是没有合适的对象,而自身还在渴求之中,美其名曰超越了,那是自恋。总之,全然地接受一切,觉知一切,才是王道!
问:觉悟者是否会坠入爱河?答:我不知是否是你所定义的觉悟者,我的经验是我会坠入爱河,但同时我会清醒地看着整个戏剧的开展,这使我从河里爬起来,并升入爱的天空!
在弟子圈交流,
是悟道的观虚师父;
在公园漫步,
是多情的山风居士。
在丈室静坐,
是冥想的大师;
在松林练功,
俨然一代武林高手。
游大明湖
红尘何处不道场,
心安无为是家乡;
山光水色惹人醉,
一点禅心放光芒!
苦亦无常,乐亦无常;不苦不乐,觉处平常。平常即道,体道真常;真常寂灭,寂灭真乐!
深情无情,润物无声!能够带来束缚的,就不是爱,而是我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