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可以分成七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界(选自《宗教智慧Ⅳ:活出真我的风采》)

(2014-12-28 21:12:37)
标签:

佛学

道学

神秘主义

宗教智慧

七种人

分类: 观虚斋书摘

       我们用这个字来指代所有的人,这是很不科学的,事实上每个人和其他人之间差距很大。



  在修道的世界里面,我们对要进行一个更细致的分类,我们把人又可以细分成七种,七种人就对应着七个世界,而不是仅仅讲一个世界或一种人。就是说人有不同的次元,或者说有不同的维度的人。



  用我们前面讲的生命的四层结构来说,对应前面的三层结构可以有前三种人:



  第一种人是生活在物质结构层面,以物质结构为中心的。



  这种人全部的生活重心是围绕着他的肉体来生活的,他关心的是他肉体的享受,他为他肉体的痛苦、快乐而奋斗。我们观察周围,有一种人全部的生活都是以他整个身体为中心,他就是为了吃,为了睡……他对别的都不感兴趣,都不太关心,这是第一种人。



  第二种人是生活在能量结构层面,以能量结构为中心的人。



  这种人呢,是生活在他的感觉世界和情感世界之中。他的理性不够发达,他对身体也不够关注,他就活在他的感觉之中,我觉得好,我觉得坏,我要这样,我要那样……他以情感世界为中心。

http://mmbiz.qpic.cn/mmbiz/c6Ot9ETO9TbDwr9Jq3rLosz9MwMY7yllKy0WkcbG9DrQLwGbxOTotuGUz80BtzHGTkYSwDRuicmMo5KGWqkwvDA/0

 

(提示:国国外的读者都可以上当当等网请购)



  第三种人是生活在信息结构层面,以信息结构为中心的人。



  这种人全部的重心是在理性、思想上面,就像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可以一天到晚去钻研这些概念,写分析性的论文,然后把桌上的墨水当开水喝。他完全进入思想的世界,我们讲的书呆子往往就是这种类型,他纯粹地钻到一个理性的世界里面去,情感不丰富,对身体也没有觉知、也不观照,身体比较迟钝,但是头脑很发达,在他思想的世界当中驰骋。



  这是前面三种人,这三种人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到处都可以发现,可以观察得到。从第四种人开始就不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如果没有内在工作,我们就是这三种人中的某一种。



  当然这三种人之间还可以互相搭配,又可以变成很多的种类。比如说情感为主,肉体次之,这是一种类型;以情感为主,理性次之,又是一种类型。前三种类型之间可以相互搭配出很多新的花样,但本质上来说都是这三种类型的一个排列组合。



  第四种人是从前面这三种类型的人当中,经过某种内在工作发展出一个真正的中心点、一个新的磁性中心



  他们树立了修道的正见,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他们有一个愿力,发了大愿,整个人生有一个统一的指向。也就是说在这三层结构之外他形成了一个新的中心点来平衡、引领他的生命。虽然他还没有真正地发展出生命的主人公,但是他已经意识到他的生命是混乱的,他想要从这三种人当中再跳上一步,变成有自觉性、有主人的人。



  前面三种人都是盲目的机械的,哪怕他理性很发达,他其实也是一种机械反应式的思考。当我们进入了内在生命的工作,发愿要开拓自己的觉性,成为一个觉悟的人的时候,我们养成了这样一个坚定不移的世界观的时候,我们就变成了第四种人。



  我们这门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把大家从前面三种人变成第四种人,这是我们这门课程的一个主要的任务。如果你真的理解、吸收了我们所讲的内容,你会形成一个新的明确的让自己清醒过来的这样一个目标。虽然你现在还是昏睡的,但这个目标已经形成一个坚定的中心点,来统率你的生活。



  第五种人呢,就是在有了正见的支配之下,有了这样一个新的愿力中心之后,通过内在工作、内在修行找到了生命的主人,呈现了他的第四层结构,有了对自己心性、对自己真正的本性的短暂的体验,用传统的语言来说我们可以把他叫作见道的人。



  在禅宗的《十牛图》里面,这个第五种人相当于已经发现牛的踪迹了,已经找到了。但是第五种人虽然已经体验到了生命的第四层结构,体验到了他的灵性,但他还不稳定,他不能够一直让灵性做主。这个时候牛还会吃人家的庄稼,还要不时地管带,让



http://mmbiz.qpic.cn/mmbiz/c6Ot9ETO9Tbor9DxdBcQCSVyF6GiaCdrDMu2KJauIQNcXbR8ftqscAbicZ71d7lMu2GBefFdGocubKSqOsTwkgDw/0



 



  到了第六种人的时候,用传统的佛教语言来讲就是从见道位修道位,这种人通过不断地内观和觉知,让他对灵性的体验越来越相续,连成了一片,慢慢灵性能够做主了,来转化他前面三层结构里面的所有的业力、所有的执着。那么这个时候就进入了菩萨境界,他能够有一定的自由了,他对自己真正的主人公比较有把握了,但是他还没有彻底地完全地成为他自己,还是有一部分的习气的种子在。



  第七种人就相当于成佛的境界。



  这种人完全地觉悟,不再有任何的阴影,他能够完全地掌控自己,他的任何的行为、任何的思想都是有觉知的。他不再有任何的机械反应,他不再受外物干扰。他活出了本体状态的喜悦、能量、智慧、清净,他活出了一个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这是我们生命所要进化的目标——达成第七种人。

http://mmbiz.qpic.cn/mmbiz/c6Ot9ETO9TbDwr9Jq3rLosz9MwMY7yll0KpC3RFvEh4qwhubxcSRJa43icT9hNMNy9jCRJGUwr0mfBJexZX8DHw/0

 

(提示:国内外的读者都可以上当当等网请购)

 

  要成为第七种人首先要成为第四种人,要成为第四种人,首先要接触到灵性的教学、奥秘的知识传统,要发大愿,要跟奥秘的知识保持联结,才有可能。



  如果你一直是生活在昏昏欲睡的一群人之中,里面没有一个人是清醒的,那你就永远没有走向觉醒的可能性。昏睡的人不能让你清醒,你自己也不能让自己清醒,你必须有一个已经相对清醒的人来提醒你,来敲醒你的睡梦。



  所以要进入到第四种人,就要接触到这种更高层次的人,或者更高层次的灵性的信息才有可能。



  既然人可以分成七种人,我们对人就要有一个扩大的理解,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同样的世界。这七种人生活的世界也是不同的,他们有七个世界。因为世界就是我们心的显现,有什么样的心灵世界,我们就显现出什么样的生活世界。



 



  所以这七种人也可以变成一种普遍的理论模型。它代表的是七种素质、七种宗教、七种艺术、七种哲学……从第四种人开始,所有的宗教也好,艺术也好,哲学也好,它们都是有意识地进化的结果,不再是那种自然的机械的无意识的发生。



  我们看一个宗教徒,我们要看他是哪一种人。如果他是前面三种人,不管他信什么宗教,他都是前面三种人的宗教,他信的是高级宗教,但是高级宗教里面的高级智慧他是不懂的。



  因为前面三种人是不懂高级智慧的,你必须进化到第四种人,你才能理解第四种宗教,或者说是宗教的第四层境界。所以说学习一个宗教不是说去换信仰的问题,不是说你信仰一个宗教有多高级,你就有多高级。你信仰的佛教的确是很好,但是作为你这个人,如果还是前面三种人的话,佛教的真正意义你是不懂的。



  我们认识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一个认识的问题,更是一个自身的素质的提升的问题——当你成为了第七种人的时候,你才能彻底理解真正的宗教。



  在这个人的整个成长、进化的过程当中,有一个根本的原则:越是低层次的人,他就越是被外围的低层次的生命层面所支配。



  比如对于一般人来说,他是由他的物质结构来决定他的能量结构,由他的能量结构再支配他的信息结构,而他的灵性结构根本就没有被显现——被前面三层结构所遮蔽、所掩盖,那么这种生活状态就是心为物役的状态,就是完全被外在影响的状态。



  因为最终他的肉体是被外在影响的,也就是说外在影响决定他的肉体,决定他的物质结构,然后再进一步决定他的能量结构和他的信息结构,就是一层一层被外在所控制。而越是修道、越是进化到更高层的时候,我们的自由度就越大,那我们的方向就与之相反。



  我们是用我们的主人——我们的本体结构来决定我们的信息结构,做我们思想的主人;用我们的思想结构来决定我们的能量结构,做我们能量的主人;用我们的能量结构来决定我们的物质结构,做我们肉体的主人,这就叫心能转物



 



  《楞严经》里说心能转物,即同如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们要从七种人的境界来理解这句话,才能彻底理解这句话。哦,以为这句话很简单,心能转物!怎么叫转物?



  你只有真正地觉悟到你生命的主人公,然后能一层一层地决定和支配你的以下几层,最后你能够不做任何的外在影响的奴隶,而能够转化外在影响,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生命体,这就是如来,就是佛的境界。



  生命是一个潜在的可能性,每个人从潜在的能力上来说都可以发展出更高的品质,也就是佛家讲的每个人都有佛性。



  但这个可能性是一个潜在的机会,如果你不去抓住这个机会,不去做功夫,它永远只是理论上的一个可能性,它没有现实性,没有实现的可能。它也许是一种老不现实的可能,那就是永远没有现实的可能性,那对你就没有意义。



  所以我们要把可能性变成现实,就需要去真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要把我们生命的时光用来修炼自己,转化自己,要彻底地把我们生命里面所具有的无限潜能给发挥出来!发挥出来,它的目标是干什么呢?就是要成为第七种人,就是要成佛。



  所以昨天晚上我们讲要发愿,要发成佛之愿,要成为第七种人,成为佛一样的人,然后帮助更多的众生去走生命净化的道路,这是我们讲整个修道学的本体论的一个终极意义之所在。



  我们不是来探讨一种外在的科学,来探讨宇宙的天体的规律,或者天文学,我们所讲的这个道,讲的这些演化,最终的目的都是让我们回归自身,去寻找生命的终极意义和终极的家园。



  有很多人比较在乎自己的宗教徒的身份——我是一个佛教徒,或者我是一个道教徒,对这个身份很在乎。然后他首先会问你,你信佛教吗?你皈依了吗?如果你信佛教,你皈依了,那你是我的战友,我们是一个战壕里面的——哎呀,好亲近啊,是同修。然后一看,信基督教的,是外道;道教的,是外道。那不信教的连道都没有,一点门都没有,跟我们都不是一类。其实这都是我们普通人的执着。



  但是我们今天用七种层次这个照妖镜来照一下,我们就发现,不管你信什么宗教,如果你个人的根本素质没变化的话,你信了佛教又如何呢?你还不是个俗人!你还不是前面三种人吗?你还不是受外在影响、被外在控制的机械反应的一个机器吗?



  你把所有佛教学到的东西都用在什么地方呢?用来培养你的自我吗?满足你的自我的需要,满足你的虚荣心吗?所以从这七种人的观点来看,我们普通人是没有资格声称自己是某某宗教徒的,要成为一个宗教的信徒,他的起码的条件是要成为第四种人,也就是发过愿的、有了正见的人,你跟这个宗教才会相应。



  你是一个凡夫俗子,你虽然信了佛教,你还是一个凡夫俗子。你就不要说你是佛教徒来破坏佛教声誉了,因为你根本就跟佛教的精神挂不上号。



  所以要成为一个宗教徒要有一种内在的统一性,能够按照某一个宗教的教义去生活,活出这个宗教的精髓出来。那么最合格的宗教徒是什么呢?第四种人都还不够,到了第五种人就是一个标准的合格的宗教徒,因为他已经有主人了,当主人存在的时候,我们才能够说我信仰什么宗教。



  你这个都找不着了,都是混乱一团,都是无数分裂的在起作用,你有什么资格声称你信仰某某宗教呢?你也无法理解宗教的真正的意义。而只有一个人到了第七种人的境界的时候,他才彻底地理解了这个宗教,这个时候他就不说自己是佛教徒,他是佛了!



  因为成为佛教徒的意义在哪里呢?就是要成佛。到了第七种人,他还信仰佛吗?这是一个逻辑矛盾。佛不需要信仰佛,佛自己就是佛。



 



  对第七种人来说,你不能问他:你信什么宗教?这个概念是不成立的。对前面三种人来说,你问他信什么宗教没有意义;对第七种人来说,你再问他信什么宗教也没有意义,他是超越宗教的。真正的信仰宗教是在第四种、第五种和第六种人,第六种就是大乘菩萨的境界。



  我们要注意,宗教里面是一个奥秘无穷的世界,层次很多的。我们也就能理解,许多的佛教徒还有自己的执着和问题,只要他们真正地把佛教的教义挂在心上,努力成为第四种人,这种信仰是有意义的,比不信仰宗教还是好一点。但是不要骄傲,不要说我有皈依证,我有某某法师给我发的皈依证,我现在是宗教徒了,进庙里可以不用买票了,然后就以为你是真正的佛教徒了。



  当我们问一个人信不信宗教,或者信什么宗教,或者皈依了没有的时候,这里面有很多的意义。我是最担心别人问我是不是信仰佛教、信仰宗教?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怎么样回答都会引起误会,他们不理解它的真正的意义。我不要人家认为我是一个简单的佛教徒,但是我也怕别人说我不是佛教徒,好像我对佛教有仇似的,我很喜欢佛教……所以你们会知道我,现在听了这堂课的人,你们会理解我。



  今天下午的课就是来探索宗教这个概念,让我们对宗教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它有很多的外在的表现,有很多的花里胡哨的东西,但是我们要进入宗教的核心,追问宗教的根本。



  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真正的一个宗教徒,不管你信什么宗教都没有关系。但是你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宗教徒,首先要成为第四种人,要有内在的统一性,要发愿,要向生命的最高境界去进发。



  ——文章摘自观虚书院微信,观虚书院公众微信号:guanxushuyuan(欢迎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