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虚斋语录》(2014年1月)
(2014-02-11 21:35:20)
标签:
观虚斋语录2014年第1期教育 |
分类: 观虚斋手记 |
世界是你的投射,你从别人身上看到的正是你自身隐藏的面向。神圣者看见神圣,卑鄙者看见卑鄙!
在世俗状态中只意识到“物”而不见“道”;在根本三摩地中只意识到“道”而不见“物”;在一味状态中同时意识到“物”与“道”。
与其为死后发生什么而烦恼,不如对当下的发生保持警觉并负起责任!
人们之所以会不断地引经据典、争论不休,是因为他们对真理一无所知,从未品尝过法喜的滋味!觉醒的人无须争论,无知的人争之无益。
天台有“无情有性”说,法身遍一切故。然无情只有法佛性,而无觉佛性。其本身并不能觉悟,而只是在觉性之朗照下融为一体。
一个人可以通过全然的臣服,把自己完全交付给神圣的整体之道,从而证悟无我超越的境界;也可以通过智慧之开启,不认同于肉体、情绪和心智,超越苦乐等二元对立,而证悟到自己就是无限之道的显现。
一个只懂一种宗教的人往往会夜郎自大,对其他宗教妄加批评。体验和比较了不同宗教的人,就可以像蜜蜂那样,从许多的花中酿造出蜂蜜来!但这不意味着浅尝輒止,不去深入任何一种宗教,而是要深入每一种宗教的核心!
如果你的心胸像一个小水池,那么任何一点搅动部会溅起无数的水花;当你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宽广,再大的扰动都不会影响大海的平静,因为它已经包含了无数的惊涛骇浪!
这就是生活:你接受顺境,也接受逆境;你享受光明,也享受黑暗。你不需要假装一切完美,你只是全然接受存在的一切!
与其为金钱和爱情而疯狂,不如全心全意投入到道的海洋中去享受神圣的喜乐!凡依赖于外物的追求都无法真正地满足你,唯有回归神圣的源头,才能找到本自具足的圆满!
孤单源于自我,我与道分离;单独源于自性,我与道一体。孤单是感伤,单独是禅悦!
师:一切都会成为过去!生:这很悲观啊!师:悲观也会成为过去!一切有形都将化为无形。生:那只有无形留下来吗?师:无形也会成为过去!一切无形都可以化为有形。生:所以生本不生,灭非真灭,实相如如。师:然。你的悲观在哪里?
一开始,求道者勤修戒定慧,对治贪瞋痴;最后,连戒定慧也要放下,不执凡情,不执圣境,回归平凡、平等、如如的正觉状态。
在佛学中,“自性”一词有两种完全相反的含义:一指独立不变的实体,故缘起法皆无自性;二指诸法自身的本性,即是空性、实相,故万法不离自性。
爱而无染,即是解脱;爱而有执,即成烦恼。生活是道场,处处考验自己的智慧、定力,稍失警觉即为境所转,可不慎欤!
对于所有负面的心理因素,对抗和压抑只会增加潜意识的阴影,制造业力之种子;接纳并清楚地意识到它们,置之于觉知之光亮中,才是转化和消除这些心理阴影之良方!
衡量一种行为是否道德,只要看它是否有利于更多的存有。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谨言慎行,如履薄冰!觉在当下,与人为善;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存在的一切皆是实相。即使身体受苦的时候,那神圣喜乐的源头也一直没有断过!
真正的修道者将觉悟真理作为生命中唯一真正的目标,其余一切皆是助道的增上缘。
人之言论,当内心无挂碍而外在顾虑他人,可是某些学了些修行道理的人,自己内心有挂碍有我执,却要求他人不执着,不顾虑他人。此一大颠倒也!
观虚斋教学是继承传统、融会新知的新型教学体系,呈现了一种系统而又开放的全新框架,任何宗教或无宗教背景的人士都可以从中获得一种对精神成长与灵性奥秘的普遍问题与根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并超越诸修行方法间的藩篱而进行更深入和有意义的实践与探索。
彻底观之,无意识是唯一的罪恶!在无意识中,你压抑和否认了自己的负面情绪,制造了恶业的种子;在无意识中,你将自己的心理阴影向外投射,制造了种种不必要的争斗。
参究、正思维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进行;但坐上修行要选定修法,按照修法之路线正确观行,不要在坐中自行随便参究,变成一种思想了。无论修止修观,坐上修法要专一。
修止增长心的能量,修观培育心的清明,两者互相促进,直至止观合一的明觉。但明觉永不是期待的目标,而是当下自然而无选择的真实呈现!
我们非常卖力地要维护自我形象,于是拼命去控制他人对于你的评价与想法,仿佛他人对你的看法是你人生的价值,是性命悠关的大事!真正的你与他人对你的看法毫无关系,看清这一点,回归内在的真我,可以解脱多少无谓的烦恼!
神圣境界的自由是不可能被限制的,能够被限制的自由就不是最终的自由。因为这种自由是自性本具的圆满而不依赖于外物,所以它不可能被外境所限,也不可能被他人所控制。当船上没有人,就没有谁可以和“我”发生碰撞:最多你可以和船发生碰撞,但“我”仍是自由的!
寄语观虚人,自性常相亲。定水浴尘垢,慧光照凡情。
教学工作不是要去“领导”他人,不是要去强行干预他人的生活;实际上你只是如实地成为你自己、展现你自己,让你的清晰、慈悲、镇定与优雅,成为他人生活的典范!
常人总是基于匮乏的心态去寻找外在的物质与精神来填补自己的空虚,而一旦外求就有了依赖,更无安全感,所有的期望都会导致失望!真正重要的是你先存在,找出并回归内在充盈而富足的源泉,然后你才能自在于尘世而游刃有余,分享你之真爱:存在之芬芳!
当你真的想要学习而有了臣服谦卑之心时,你就会遇见正法以及导师;当你不想改变自己而自以为是,没有人能真正地帮助你,你将会错过。
进入定慧之道的修习,并不是要求你很快地断除贪、瞋、痴,这种不切实际的目标只会增加你的挫折感,让你对修道失去信心。如果能通过正见与正念的修习,在贪瞋痴念起来的时候你能够及时了知此是贪瞋痴念,此一念之了知即是大进步与大收获也!
★ ★ ★
观虚斋主戈国龙,观虚斋教学创始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多年来学修并重,佛道融通,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现代运用,继承传统,面向未来,成立观虚书院,发展观虚斋教学事业,为现代社会服务。
观虚斋教学是继承传统、融会新知的新型教学体系,呈现了一种系统而又开放的全新框架,任何宗教或无宗教背景的人士都可以从中获得一种对精神成长与灵性奥秘的普遍问题与根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并超越诸修行方法间的藩篱而进行更深入和有意义的探索。
微信公众账号“观虚书院”(微信号:guanxushuyuan)推送的内容以精选自观虚斋教学中富有启发性、原创性的智慧教言,以语录、对话及短篇为主,同时,也及时推送观虚书院的教学资讯及观虚斋主戈国龙教授的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