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虚斋语录》(2013年12月)
(2013-12-30 09:09:32)
标签:
《观虚斋语录》12月集锦教育 |
分类: 观虚斋手记 |
不论在家还是出家,不论在市场还是在寺庙,重要的是此心不被“诸相”所迷惑而能保持心的自由。了悟“诸相非相”,即不被诸相所束缚;以诸相为实有,即为诸相所转而不得自在!
安住在自性的净土之中,在市场中进入宁静,在人群中进入单独……
《楞严经》所讲各菩萨修证法门,多是诸菩萨汇报其修行经历、途经境界,与直接的修法程序尚有差距。这就是很少有人完全按照经中所述程序去观修的缘故。怎么观修和修行过程中的境界、觉受、层次不是一回事,这一点很多人都未见及。陈健民上师法界大定口诀亦混淆两者,将观法与觉受混在一起。觉受大致会经历某些层次,也可能直接穿越;问题是如何修观修与觉受层次两者不是一回事。
如果一个人能把一切交托给道之整体,认识到没有我和我的行为,只有道才是一切的行为者,那么他甚至可以在此生中证得完全的解脱!
任何“我的”的观念与感觉都会带入束缚与执着,即使是爱,一旦落入“我的”之陷阱与迷执,亦会导致罪恶与痛苦!没有了“我的”,就没有“我执”,就是一体之解脱!
智慧的人观一切现象如梦如幻;愚痴的人把梦中的幻象视为真实。一些学佛修道的人,热衷于梦中的境象、感应,不知此皆潜意识之种子浮现,早已偏离了当下的实相。
世间生活,难免纠纷与争斗,此时宜平心静气,退让三分,切忌用力,未伤人先伤己也!好比用力拉开纠缠在一起的钢丝球,球未拉开前手指已被细丝线划伤了!用力越大,其伤也越深。
被世俗习气所束缚的人,虽经历了很多的痛苦不幸,却依然没有从中觉醒,去寻求智慧解脱之道;相反却陷入更深的迷执之中,继续无明轨道的生活,以为幸福生活在某个地方等他,却不知已经背道而驰了!
自我是愚昧无知的面纱,遮蔽了人与道本自一体的真相。
一个献身于灵性之道的人仍然可以保留世俗的家庭,但他清楚地意识到这只是为了履行尘世责任而临时租用的旅舍,他完全摆脱了对世俗世界的执着。
给别人自由,就是给自己自由;控制别人,就是被别人控制。别人不过是自己的投影!
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属于“你的”,你又何必担心会失去它呢?
觉悟的人意识到自己并不是行动的主体,一切都是整体通过他而发生,在“无我”的行动中就超越了善恶取舍,而全然安住于当下的实相!
没有“我的”,只有“我”:“唯我独尊”、“独一无二”的“我”!
意识到世界的虚幻不实,并不是要我们抛弃这个世界,而是要放下对这个世界的执着,从而从世界的束缚中得到解脱!
一个灵性的求道者会把他的伴侣引向灵性的道路;同样充满愚昧无知的人也会把求道者拖进世俗的世界里。
当执着和认同于自我时,便会有苦与乐、生与死的对立;觉悟了自我的虚幻而回归自性的海洋,就会视生死、苦乐皆是梦中的剧情而毫无挂碍。
永保精神的独立、自由、清醒与喜悦,不随外境而起舞;沉着冷静、理性客观地处理各种矛盾与事务,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为所当为,无所畏惧,不为满足个别人的期待与欲望而牺牲自己的真实意愿与生活理念,心怀众生,矢志大道,坦然而行,随遇而安!
平居罕言,寂然自得;叩之则应,思如泉涌。问余何求,庭前柏树;山水知音,圣德岂孤!
赚钱的灵性意义在于从对金钱的忧虑中解脱出来,由此可以一无牵挂地投入到求道和弘道的伟大事业中去。除此之外,金钱本身本没有任何特别的意义;不幸的是许多人已经把挣钱本身当成人生的最大的价值!
修行人不执着于金钱,但不意味着修行人就应该贫穷!一个人能安于贫穷,可以显示他较高的境界;除此之外,贫穷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灵性意义。灵性超越于贫穷与富有之上,他是主人,能够自由地生活在两极之间而不被任何一极所束缚!
对“神”的三种理解:下焉者以神为外在的主宰者而敬畏之;中焉者以神为内在的神性而觉悟之;上焉者以神为一切,万事万物皆为神的化现!
不受野心和欲望干扰的灵魂,卓然独立,无所挂碍,超越了痛苦与欢乐,永驻宁静与寂灭之解脱之境。
录张拙秀才禅诗一首,《五灯会元》卷第六:"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
相爱的人啊!你可以要求对方对你“好”,但你不能要求他对别人“坏”;你可以尽情地对对方“好”,但你不能要求别人就对他“坏”!这是多么明显的道理,为什么你会做不到呢?以“爱”的名义,我们在做着多少伤害“爱”的事情!
你或许在操心一千零一件事情,但只要你先跳进道之无限智慧的海洋,所有的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朝圣本身比庙宇更重要,而一旦你领悟到净土不在别处,就在此时此地,那么甚至朝圣也不重要了!
除了修道日记之外,我的《语录》又开辟了一种新的写作体裁,也是观虚斋“法布施”的一种方式。我常常在工作生活的间隙中抽空写几条,与有缘人分享自己的悟道心得。
大部分行者总寄希望于未来,等到诸事圆满时再求解脱;对我而言,我先解脱,领悟本自圆满的实相,再以解脱之心处理一切事务!
时刻不离上师,念念性通法界;处处保持警觉,正观一切如是!
在求道的旅途中,“亲君子,远小人”是必要的。亲近善友,远离恶人,因为“亲朱者赤,亲墨者黑”,在还没有足够的智慧之前,我们受环境影响,不能做主,所以要谨慎择友,保护自己!
无明说:房子、车子、家庭、财产等是属于“我的”;智慧说:没有什么东西是属于“我的”,一切本自无常性空,就连这个“我”都是找不到的。
许多人为拥有更多的权力、金钱和女人(美色,包括美男)而努力奋斗,但实际上你不过是权力的奴隶、金钱的奴隶和美色的奴隶!看看你的内心,有没有不受干扰的平静与喜悦?那才是你生命中真正的财富!
觉悟了自己,你就获得了一切;失掉了自己,一切都是浮云!
《观虚斋问答》:网友问:请问老师:佛不昧因果,佛、道是本体,因果属于哪个层次,佛、道与因果的关系如何理解?
触入无限的人,看见每一件事物都是从无限意识的海洋中化生,并回归于无限……
体验过世俗生活之后,求道者的伴侣关系就要向灵性之道转化和提升!不再通过世俗爱情维系伴侣关系,而是共同成为道上的同修,彼此成为灵性成长的帮手,一起迈向觉醒的宁静、自在与喜悦,并发展出真我之爱:生命之花盛开后的芬芳!
当心念之波融化于自性的海洋,有限的“人”就体验到了无限的“神”!
敬神,如神在;心中有神,神即在心中。心神不二,不二心神!~来自观虚斋主的圣诞祝福~
通过“识神”,我们获得“物”的“知识”;通过“元神”,我们获得“道”的“意识”。“道”是“一切”,同时超越“一切”!
通过推理与辩论、抗争与自我,你无法到达真理的王国;在寂静与沉默、臣服与接受中,你才可能进入“存在-智慧-喜悦”的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