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前几天斋主发了一个微博,有网友和我互动,今天我作了一个较长的回复,超出了微博的字数,所以转到博客来发表了。观虚记。
观虚斋主:常有人问我皈依了没有?他们在意我是不是一个佛教徒。但我只愿成为一个佛,既无皈依的主体,亦无皈依的客体,存在的只有一体。所以我笑了:"你想把一个佛变成佛教徒吗?"
网友“韩侠”:您高深莫测!
观虚斋主:你也是!
网友“韩侠”:尊敬的戈老师您好!我不高深,更谈不上莫测,我皈依佛、法、僧三宝。我是佛的弟子,也发愿成佛。我有我的师父!师父教言开示:
内道外道皈依分;大乘小乘发心分!有人问您皈依否?您直说就是了,皈依了或没皈依。这不妨碍您开展观虚教学,您本身就有最高级的学术职称。我只是一直在关注您的灵性培训。对您是否皈依的问题,我没兴趣。
观虚斋主:
我只是说,我是一面镜子,当你说我高深莫测时,我说你也是,其实我不了解你。但你还是做出了一个佛教徒的反应。
皈依的问题,无论从能皈依的主体,还是所皈依的对象,其实有外、内、密、密密四个层次,在学佛通说中将详说。
我已经从最高层次回答了是否皈依的问题,但一般佛教徒只知道最低的形式皈依,这种皈依可不是内外道划分的标准哦!内道外道正法分!君不见,很多党员都是假的吗?
你和许多佛教徒一样,一方便说不关心我是否皈依,一方面又让我简单回答是否皈依,但问题是你说的是哪一层次的皈依?无论我怎么问答,你都会误解!说是,则你引为同党,以为形式佛教徒;说非,则你以为外道,你将错过我说的实相。如果你真的不关心我是否皈依,就不要在乎我如何回答;但一个佛教徒在潜意识上就在划分,就在用是否皈依的问题来衡量对方是否是外道。说“内道外道皈依分”,在究竟皈依的意义上可以说得通,但容易产生偏激的理解。“心外求法,是为外道”,许多所谓的佛教徒仍然是外道!
我是否皈依不用我回答,它取决于你的了解、你的高度。曾经有一个自以为皈依了的人要引我去皈依他的师父,结果他的师父向我学习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资格皈依的"人",因为一般的人并不存在,他没有结晶,他没有意识,他的皈依和不皈依都只是机械的反应,都只是自我之梦!
常听人说:“我皈依了某某师父”,我问他:“你师父得道了吗?”他说:“他已经出家了。”我说:“那他是你皈依的介绍人,但你并不是皈依他啊!”出家人只是“僧”但不一定是“僧宝”,只有成就上师才是三宝的总集体,才可说皈依他。就因为你在某个僧人面前办了个仪式,你就算皈依他了吗?他也洋洋得意:我有多少多少弟子皈依我了。
要皈依,先要存在。当你还只是"群我"时,是哪一个我皈依呢?
谁在皈依?皈依谁?未得中观正见,莫妄谈皈依。
斋主颂曰:
超越宗派门户见,自性三宝常皈依!
我执法执尽无余,愿契实相得加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