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道讯》:戈国龙教授访问记

(2013-05-03 12:57:04)
标签:

新型

宗教性探寻

访问

教育

分类: 观虚斋转载

新的宗教探寻——戈国龙教授访问记

李达义

戈国龙教授,一位40岁出头的青年学者,现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道教学院客座教授。说起宗教代表人物,人们很容易联想到一脸严肃、头发花白的形象,但是年纪轻轻的戈教授没有那种传统的外型,他也没有以宗教人士自居,因为他对宗教有一套与别不同的看法。

青年时代的戈国龙,文科理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升读南京大学时接受了世俗的看法,选择了物理学,毕业后在大学任教。大学时代,平淡的生活并没有扼杀他追求人生智慧的愿心,思想困顿之时,他曾经寻求心理咨询,又在课余用心地阅读老子和庄子的经典,但似乎都帮助不大。直到有一天,他一个人在操场打太极拳,站桩时忽然想起《老子》的经文,觉得其中隐藏着修道真理,仿佛吟唱诗篇,又似炼功诀窍。回想当时的情境,他说那是一种超越语言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心里觉得前所未有的安定,没有任何挂碍,是一种广阔的存在,无边无际,没有时间,通畅的生命有从里面游出来的喜悦,超越了人生,体验到无我和道的关系,领悟到肉体可以消灭,但生命不会消失而只会转化。

经过这次大学期间的“神秘体验”之后,戈国龙一边教物理学一边看儒释道的书,逐渐觉得自己的工作和追求不同,于是决心考进北京大学哲学系;1996年以研究佛学取得哲学硕士学位,再于1999年以研究道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这些年的研究工作,戈教授对儒释道都有深入的了解,但他自己无论在信仰上还是思想上都没有定于任何一宗,而是以一种贯通、融和的方式,拓展一种“精神产品”,帮人提升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

他所提倡的「精神产品」源于传统文化,包含佛道、但又不是单一的佛教或道教,大概可以用带点禅机的语言去形容它:「是佛非佛、是道非道」。他最近便设计了五个具体的课程向社会人士开讲,每个课程需时八至十个小时。第一个是精品课程,名为《宗教智慧与大道养生》,这是他的重点课程。此外,以道教为基础的两个课程是《修道概览》和《丹道探秘》;而以佛教为基础的两个课程是《学佛通说》和《禅宗妙悟》。从课题之中,我们可以推想它们谈的是从不同宗教教法之中提取人生智慧。除了理论,戈教授说课程还会介绍道教内丹和佛教禅坐的法门;然而,他强调他讲的这些修炼方法,也离不开「是佛非佛、是道非道」的色彩。

为了推广自己的理念,戈教授以其书房“观虚斋”作为其教学体系的品牌,并建立了「观虚书院」。目前,观虚书院还只是一个虚拟的存在,以互联网为家园。通过网络上的观虚斋博客与观虚书院,很多人接触到他的资讯和理念,据闻他的「粉丝」男女老幼都有。可能由于这些「群众压力」,戈教授谦称自己是一个「行者」,一边做一边提升自己。他自言在修道上没有野心,只求尽力去做。

明显地,戈国龙教授要走一条自己的路,除了佛和道之外,他以同样的态度看待其他宗教,试图创建一个「是宗教、非宗教」的东西。他以四层结构去概括宗教和人生:肉体结构、能量结构、信息结构和本体结构。肉体结构指人的肉身,是最基本的存在;能量结构包括人的气脉,也是人所共有的;而信息结构是大脑思维的功能,虽然每个人的智慧有差异,一般正常人是不乏思维功能的。最后,本体结构可包括灵性、本性、真我、真性、佛性、道性、等等。戈教授用了不同宗教的名相去描述什么是本体结构,但我们还未有听到他自己对本体结构的确切定义。

戈国龙教授还相当年轻,凭着他渊博的学识、不懈的努力和过人的智慧,他一定可以建立理想的「精神产品」。虽然这件精神产品可能「既是宗教、又非宗教」,我们戏言,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所有「信仰」非归佛、即归道,他的产品最后也许还是会被归类为道教的其中一支!无论如何,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宗教学者,戈教授的努力和识见都是令人敬佩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