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上的风景Ⅰ:生命意识的觉醒》连载:5

(2011-11-22 06:57:55)
标签:

道上的风景

连载5

内圣外王之道

杂谈

分类: 观虚斋书摘

五月二十日

    我们大自在,我们大解脱,我们大光明。我们获得大智慧,我们处在圆圆融融的大境界。

    不必将宗教与世俗对立,我们理解释迦佛的境界,我们也包融世俗的文明。我们追求老子的自然。自自然然,自然而然,无处不自然,无事不自然,无时不自然,一切自然。

    不必将悟道与生活对立,我们在一生的生活中悟道,我们在一生的悟道中生活。我们在一生的研究中悟道,我们在一生的悟道中研究。研究也是一种生活,生活也是一种悟道,悟道也是一种研究。

    不必将自己与世人对立,更不必将自己与社会隔离。我们有包融一切的高境界,我们去除一切的执着,我们自由自在,无为而无不为。

    我们大智大慧,我们大彻大悟。洞悉一切,大智若愚,光明正大。与书籍为友,与宇宙相知,逍遥于天地之间,自由于古往今来。

    我们有崭新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我们像金色的婴儿,我们像初升的朝阳,道心朗照,佛光无量。我们包融一切敌视不解的眼光,我们善意宽容地笑对众人。

    我们将道法自然!

六月二十二日

治学方法论

    治学欲有所成就,有两个大前提,一个是体力和智力方面的前提,即要有充沛的精力和灵敏的思维能力,另一个前提是勤奋,抓紧时间,持之以恒。

    具备这两大前提后,治学能否取得成就,就取决于效率问题,治学方法问题。

    第一点,基础要牢固。文史哲数理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要有一定的基础。这是一般的基础,还有专业基础,没有专业基础,就不能进入你所研究领域的前沿。

    第二点,知识面要宽。知识是一个全息相关的整体,没有渊博的学识,就很难在你所研究的领域做出重大的突破性成果,要运用最新的成果,来加深你的研究。

    第三点,治学要有宗旨,要有目标。要有研究的大目标,还要有研究的小课题。没有治学目标,在广阔的知识海洋漫游,最多不过是一个有知识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有自己的新体系的人。

    第四点,要围绕目标,收集材料,尽量站在前人的肩上。科学研究如果不取得丰富的第一手的资料,那是空中楼阁的研究。

    第五点,要运用你的思维。无论读书,收集观点,都要运用你的思维独立思考,务求提出自己的见解,要随时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勤做日记。

    第六点,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一个有智慧的人,如能持之以恒地勤奋用功,又掌握科学正确的治学方法,就一定能有所成就。

十月九日

内圣外王之道

    一个人不一定是宗教的,但他应当是哲学的。哲学可以以一种方便直接的途径来达到超道德价值的目标。宗教的理想是伟大的超越的,也是人类心灵解放所不能抛弃的,但宗教的形式有教条机械的成分,是可以丢弃的。哲学无宗教的形式而可具宗教的内容,哲学的目标不在于增进实际的知识,而在于提高人生的心灵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大抵可分三大层次。有本能的欲望的境界,有自我的道德的境界,有超越的超道德境界。入世的哲学,目标是把人从本能的欲望的境界提升到自我的道德的境界;出世的哲学,目标是追求超道德价值,即达到有限生命与无限宇宙的和谐合一,使灵魂得到彻底解脱。

    中国的传统哲学既不能说是完全入世的哲学,也不能说是完全出世的哲学。中国哲学的精神是入世的道德价值和出世的超道德价值的和谐统一。就个人的精神境界人生修养而言,中国哲学的最高目的是出世的超道德价值的追求;就社会价值人生实践而言,中国哲学追求的是入世的道德价值。能够有效地完成出世与入世的统一,既有出世的精神成就,又有入世的社会成就,这样的人就是中国哲学所推崇的“圣人”,圣人的人格,是所谓的“内圣外王”的人格。中国哲学所阐释的,就是内圣外王之道。

    这样一来,哲学就不单是知识的,更是经验的,哲学是一种生活的体验,更是一种人生的追求与境界。

十月十六日

人生中不变的和可变的成份

    人生中有不变的成份,有可变的成份。

    就具体的人生而言,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人生活的环境不同,所经历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容也不同,这是人生中可变的成份。但人生也有一些永恒的情境,有一些共同的需求,不管是什么时代什么地区的人,都要面对某些同样的问题,达到某些相通的境界,这是人生的不变的成份。人们说“人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是因为其中有永恒的问题和永恒的意义,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相通相知的。

    就中国传统哲学所追求的“内圣外王”而言,“内圣”是人生中不变的追求,而“外王”则是可变的成份。这样说是有某种特定的所指,因为内圣的追求是解决根本的永恒的人生问题的,不管具体的现实生活如何,外在世界如何变幻,短暂的人生面对无限的宇宙,都有一个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而这是内圣的修养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各家哲学对内圣的标准有不同的理解,但制欲入静,觉悟光明,无为体道等是各家殊途同归的理想境界。而外王是在社会上追求治国平天下的事功,这不是凭人的主观愿望就可以随心所欲的,不同的社会环境对人有较大的影响,到底能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都是一个变数,所以我说外王是人生中可变的成份。

    一个人总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实现人所可能达到的潜能,人成即圣成,所以内圣人人可为,人人应为,此为人生中不变之理想。一个人,具备内圣的境界了,应该可以胜任外王的事业,但每个人到底从事什么工作,则是人生中可变的成份。

所以谈论人生,既可以谈论具体环境下的具体的人生,也可以谈论永恒的人生。“饮食男女”,这是永恒的人生之欲;“生老病死”,这是永恒的人生之苦;有所得必有所失,这是永恒的人生矛盾;生命宇宙之谜,这是永恒的人生之谜。凡在历史上流芳千古的艺术作品,一定深刻地反映了永恒的人生问题,所以永远为人类所欣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