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上的风景Ⅰ:生命意识的觉醒》连载:2

(2011-11-19 08:17:24)
标签:

意志

智慧

道上的风景

连载之二

杂谈

分类: 观虚斋书摘

一九九〇年,从南京大学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二月二日

修道之至理,唯顺逆二字。顺则如常人精气下行,神志外驰,元气日减;逆则静心寡欲,精不外泄,神不外驰,于虚极静笃之中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与道同在。

三月九日

精神修养到了一定的境界,忽然间得到一种解脱,一种顿悟,一种高级的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境。求佛悟道所追求的正是这种豁然而至的禅悟。万物运行不息,我静观它的变化;花开花落,我欣赏造物之神奇而心宁静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智慧匠心探求天地之至理,宇宙之知音。精神遐飞驰骋于极乐仙府之地,幽微玄妙之所,而绝大智慧融于纯朴自然之中。虽洞悉一切而无虚狂之态。于宁静淡泊之中修身悟道,于学习研究之中展现才华。一切悲观因为宁静豁达而超然,一切忧伤因纯真无邪而显示其天然之美。一切死亡是走向新生的壮阔,一切混乱是走向有序的多姿!

三月二十九日

由于宇宙之浩渺天地之无穷,更由于人的一生只是神奇世界中短暂的存在,个人不可能彻底认识宇宙,也不可能彻底认识自身。在无垠的宇宙面前,个人的存在必将是一种悲壮的凄凉的无限孤独的求索。智慧愈高,孤独愈甚;成就愈大,悲壮愈烈。

四月三日

从孩童到少年,在遗传和环境的双重作用下,由本能自发而自然地生活,这是原始的“本我”的境界。

从自我意识的产生,到对死亡的意识,对宇宙人生之思索,从而确立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自觉地以自己的自我形象去生活的“自我”的境界。

从反省我之存在,到对人之思维本质的探讨,从对生命无常的悲哀,到一切如梦一切虚无的“空境”,此时我已不是自我能控制的一个有限的我,而是无限的“超我”境界了。

超我非常人所能体会,唯大智者、大禅者方能契入。

四月四日

大智若愚是我的特点,也是我的目标。

大智,即具备卓越的思想和敏捷的思维;若愚,即是忠厚诚朴,真实自然。以敏锐的眼光观察世界,同时具备超然平静的人生态度,智与愚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大智者知识渊博,才华横溢;若愚者淡泊宁静,自然无为。

唯大智者才知若愚的可贵,唯若愚者方能真正成为大智者。

四月五日

人生中一直有一个真实的自我,一个鲜明的角色在生活的舞台上扮演一出出悲喜剧。终于有一天,所有的一切都失去价值和意义,自我找不到立足之境了!“我”从哪里来?“我”是何物?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拥有的是多么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一百年后所有的一切都成为虚无的幻梦,现实里的一切都变得陌生和虚幻。我第一次感到彼岸世界不灭的圣火,我第一次感到宗教存在的永恒价值。宗教不光是为了摆脱现实的苦难而寻求来生的天堂,宗教之所以产生并将永远存在是基于人总是要死的这样一个客观事实!这是人生的真正的觉醒,我经历了一次灵魂的重塑。深深的悲哀,深深的困惑,使我彻底悟了人生。从此成了人生的自觉者,我开始以“道”来把握世界,顿悟宇宙。我第一次感到老子的伟大与卓绝。渐渐地,我的灵魂和身躯与自然宇宙融为一体,在虚极静笃之中获得灵魂的超越和生命的享受。道之力量,玄妙无尽!

四月九日

泪水无声地流下,我知道我又告别了人生的一个时代。昨日的忧伤虽已忘却,今天的欢笑却带着泪水。

不再刻意地寻求,平淡中有生活的真味;不再沉重地思索,无念中乃有超越一切的轻松。

四月十二日

意志与智慧

人生的虚无源于人的意志。意志,简言之,就是人的欲望。古人云:“食色,性也”,这说明人有两大基本的意志,即生存意志和生殖意志。从这两大意志出发,可以解释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行为。欲望无穷无尽,而能得到的满足极其有限。就拿生存意志来说,死亡就是它的终结:我们无法拥有那些不属于我们生命的时间和空间,而现实唯一的生存方式,只是所谓“刹那的现象”,根本没有“常驻”的东西,也就根本没有永恒的价值。意志带来的只能是空虚,时间使一切意志产生的努力归于空零。“有我”才有我的意志,“我”是意志的主体。由于意志的介入,“我”之思维意识受意志的控制而具主观功利性,造成源于生理意志的精神意志。精神意志的结果是人生的孤独,这是人生本质上的虚无。总之意志造就了人生的虚无。

超越人生虚无的唯一方法,是依靠脱离意志的人生智慧。只有在意志完全消失,“认识”作为纯粹的主体,思维完全摆脱主观功利性,也即没有“我”介入时的纯意识,才是这里所称的智慧。思维摆脱意志的羁绊而自由奔放,不再为意志服务,犹如反映世界的一面明镜:这时的思维也即智慧的唯一目标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相和联系。智慧是天才的财富。天才的成分与智慧成正比,与意志成反比。智慧是一切所谓“天才的激发”或“灵感的来临”的源泉。这种纯意识的智慧,清澈如漓江之水,天真如三岁幼儿。它没有诸如“这一切有何价值”、“为什么要思维”、“想通了又有什么意义”等意志化的表现,它只是为思维而思维,想世界之联系与本质。由于没有功利欲望,自然没有所谓的虚无。三岁的幼儿看见满天的繁星,不禁遐想联翩,满脑子疑问,但他从不想“我为什么想它”,“想了也没什么用”。天才从一定意义上说即具备孩童烂漫之气。意志所带来的是暂时的残缺的快乐,而智慧所带来的是纯粹的无上的陶醉。正是在这种自然的平和的无上的陶醉中超越人生的虚无。

上面所说,将意志与智慧分裂开来探讨其特点与优劣。然现实世界之人具意志成分多,具人生智慧者少,也即俗人多而天才少。那些兼备意志和智慧者,则常常对自己迷惑不解。因为意志使人常常陷入自我思维之无限循环,即“我思我之思我之思……”,这与智慧即纯意识截然矛盾,于是乃有思维(心理)之困惑。

意志是虚无之源,智慧为超越虚无之方。意志和智慧的矛盾,是心理困境的根源。追求作为纯意识的智慧,是获得真正幸福的途径,而练功修道,自然无为是获得智慧的有效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