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 |
分类: 日杂小记 |
说实话,这几天心里总是有点不舒服的感觉。
细想起来,究起根源,发现是这段时间在网上看了不少关于国内作者写手怎么怎么样、某文学缺少什么什么样的有基础的人才等等的话语。
且不说这话来源何处,包括是小到某些在网上随便飘过的过客,大到某些知名的什么什么带着一大串头衔的人物。言而总之一句话,咱们中国的月亮都不圆,别提那啥文学水平了。
不是因为我自己写小说,才会为此勉强辩解,就算我是一个普通读者,我看了也不舒服。
《哈利波特》的作者没出名前是什么情况,这个哈迷都知道。现在哈书出了几本,已经到了强弓之末。任何一个作家,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但有的人出现了自己生命最高潮时期,有人没有出现。有人说《退魔录》怎么怎么样,以此来贬低国内的作者,那我问一句,《诛仙》比《退魔录》差了吗?
为什么在某些人的言语里,外国的月亮就是圆的,外来的和尚就是会念经的呢?
有人言之凿凿地说,某种文学缺乏什么什么样的人才。说这句话的人,忘了加一句,先把他自己除在外,他自己岂不就是人才?连自己都忘了自己是人才的人,还是指别人承认?要人家承认自己,首先要自己承认自己。因为,人的定位,首先是从自己开始的。比如大街上的乞丐,他首先把自己当作了乞丐,开始的乞讨,别人才会确定他是乞丐。
说到这里,我又不得不多说一些。
国内为什么一直缺乏那些国际化大师级的文学人物,其实国内的大师们已经不少了,火暴一时的作品也为数不少。比如《诛仙》、《鬼吹灯》,以及以蔡骏的《地狱的第十九层》为代表的一部分作品。
但细细看下,确实来说,很多作品为什么缺少后续的暴发力呢?
有很多红极一时的作品,跟着其后,作者慢慢就再也没有出过什么更新、更好、更火的作品了。而反过来看看,切不说多远的,就说繁体图书,从古龙金庸到黄易,再到倪匡,哪位大师不是有很多部深受读者喜爱,经久不衰的作品?
难道国内的作者真是都如昙花一献般,就包括阿来等师级作家,也都在盛极后来上一个可怕的滑铁卢?
我自己思考了一下,恐怕这些,都不完全是作者个人的原因,而是与整个文化观念、图书市场、环境以及附加的许多条件有关。
首先,我国的图书市场起步比较晚,没有很强的整体操作概念。就像日本的漫画业,港台的图书业,都已经是很系统的商业化操作了。因此,一部书出来,不管是漫画还是图书,这其中包含着很多人的心血,不仅仅是作者。
我想,一个作者的头脑总是有限的。有人说,作者要搔着读者的麻筋,这书就火了。但换而言之,你一个人,每次都能那么拿捏得好,就捏着读者的麻筋了?那岂不成了点穴高手了,武侠小说呢啊?所以说,商业化的操作,就是一个团体,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地把大家的精华拿出来,填充进去,这个作品越完善,其搔着麻筋的机率就越高。而我们的作者,大多是闭门造车,就算一部作品火了,后面的也可能就捏不住那麻筋了。
顺便又提一句,前两天和朋友聊,说起文化经纪,我们基本上没文化经纪人,作者是什么都要一手操,简直是全能。但也因此,很多时间用在和版商的沟通上,而把写字的事落下了,耽误时间,耽误生命。而偶尔有的个别的文化经纪,也因为没形成市场,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存在,也出现了。
其次,文化圈里的观念。我想说的是,文化圈里自己的观念都是很不一样的。不信,你找十个写小说的来问问,什么叫小说,怎么样写出来的才算是小说,十个人的答案没准都不一样。不一样不要紧啊,可以互相学习啊。可自古中国就有,文人相轻的说法。其实,说白了,咱们的文人,大多清高孤傲,表面上不一定,心里肯定是。您那位说我?我也逃不过这个说法,没见我一副不爱说话,闷头写字的模样?就受这毒害。
最后,我想说的是,咱们的商业图书市场不成熟,而且相对外面来说,咱们的文字不值钱,书的卖价很低。可即使这样,还有很多人在网上看免费的书,当然是为了省钱。归根结底一字:穷!呵呵,这样说的原因是,有很多书,我也是在网上看的,可即使这样,家里的书也可以堆上一座小山了。想想,买书都能买穷啊,即使比外面便宜的书,所以只有认自己穷了。
最后这条倒是说笑的,最重要的是前面两个原因。
可是我们的图书市场,什么时候能成熟起来,能规范起来,这个也不由我们的理想决定。
所以,在批评国内的作者的时候,还是请大家打心眼里想想,不要什么都往作者身上推,什么素质低,文学修养不行等等。特别是自己写字儿的,打别的作者脸,和打自己脸,有什么区别?
至于读者,你们有批评的权利,因为书就是写给你们看的。但我只请求一点,别老拿外面的作品来比较。就想一想,人家《哈利波特》炒作一下,那花多少钱?国内哪个版商或是影视界的大腕肯像那样砸钱去培养当时名不经转的,说的难听点,名不经转的家庭妇女?哪怕就算她的作品是天上掉下来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