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代成化黄釉青花折枝花果纹大盘

(2014-12-25 13:42:25)
标签:

股票

     此盘在“陶缘居”杯鉴宝节目中被专家鉴定为罕见珍品。(此贴由玉水收藏的博客转载。)

    明代成化黄釉青花折枝花果纹大盘
    直径36.2厘米,高5厘米。黄釉青花折枝花果纹大盘是明代早期创烧的名贵品种。同一式样贯穿整个明代,各朝均有烧制。此盘形制与宣德官窑器相同,特别是无釉细砂底面,也和宣德时一样,有糊米底现象。盘在匣钵内垫砂烧制,水蒸汽氧化了砂粒中的铁等金属成分而粘附在细白砂胎上,形成自然壮观的糊米底。在宣德和成化青花海水龙纹大盘中同样有此现象。期间虽然相隔了“黑暗的三十年”明代空白期三朝,但先朝御用工匠、技术及烧造方法仍能一脉相承,官窑制作仍能延续和创新。
     此成化黄釉青花大盘有以下几个特点:(1)黄釉釉色纯净,淡雅鲜亮。(2)黄釉釉层较薄。(3)青花发色清新明快。与宣德青花相比,较为淡雅。(4)绘工用笔柔和纤细。(5)青花发色虽具成化一朝淡雅平和的时代风格,青黄对比之下,深入胎骨,仍很深沉。
     鉴定此类官窑器,有以下要点:(1)底面胎质细腻洁白,光滑如婴孩肌肤,胎体颗粒细密。(2)足内墙斜向切削,干净利落,准确熟练。(3)盘内里对应底面圈足处,呈现一圈凹下的圆线,俗称大圆月的“月亮纹”或“月亮线”,在官窑器中属普遍现象。形成原理是大盘的圈足是后附加于盘底的,加以修整后成圈足。所以往往粘接不牢,烧制后有开裂、漏隙现象。此月亮纹的成因,据我的研究,它不是人为旋削出的,而是在成型最后一道工序时,用饼状工具压平整理,不致足圈翘棱开裂,从而而留下了这个“月亮纹”。这是当时工匠们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也是最后增加的一道工序和工艺技法,往往被后来研究者所忽略。
    款字的书写方法是,在盘外口沿下横写一行六字楷书,与宣德官窑器书写格式相同。惜盘口有约5厘米左右小冲,外壁残留有明代老修铁钯钉。

http://s7/mw690/001xc8qcgy6OEO4zPee26&690

http://s6/mw690/001xc8qcgy6OEO5x5QNe5&690

http://s5/mw690/001xc8qcgy6OEO6brA8f4&690
景德镇龙珠阁藏有一只类似的大盘,是残器。

http://s9/mw690/001xc8qcgy6OGh2gh9m88&690

大明弘治仍然有此类盘的烧制,只不过底是满釉并有款识。(此残盘是网友私人的藏品,在此谢谢照片提供者)

http://s11/mw690/001xc8qcgy6OGhf6tXcea&690

http://s16/mw690/001xc8qcgy6OGhftFNB0f&690

http://s3/mw690/001xc8qcgy6OGhfSQQG32&690

http://s11/mw690/001xc8qcgy6OGhirVnI4a&690

http://s6/mw690/001xc8qcgy6OGhiRlpH65&690

http://s6/mw690/001xc8qcgy6OGhjafPL05&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