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土瓷器的痕迹研究(不断添加图片)

(2014-06-12 14:04:41)
标签:

股票

这是王春成发表在《收藏》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其中有关出土瓷器痕迹研究的观点值得收藏古瓷器的朋友学习,先将有关部分文字转载,供收藏者研究学习!

出土瓷器的痕迹研究

出土文物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容易量化的就是在土下埋藏的痕迹,也就是土蚀、水蚀的痕迹。现在市场上见到的大量瓷器、陶器都以出土自居,甚至有的瓷器、陶器包括铜器、石刻在内,几乎让土覆盖得连本来面目都分不出来了。可是,一件出土文物无论瓷器、玉器、铜器包括石刻,满面被泥裹着的现象少之又少,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气候非常干燥,在土里面虽有土蚀、水蚀的现象,但是它不可能像个泥蛋一样包着,这是不现实的。湖南、湖北地下水位高,它水蚀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南方瓷器和北方瓷器的出土痕迹区别在于,南方出土瓷器水渍非常严重,北方出土瓷器土痕要多于水渍,而且碱性土质对釉面的腐蚀程度较大,有时候釉面甚至被土蚀得没有光泽了。土蚀的痕迹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出土文物的土一定要结实,要有贴骨的感觉,就是说泥土和瓷胎、瓷釉贴合得非常紧密。因为任何一件东西埋在地下只要经过几十年以上,没有干扰处于一种全封闭的状态,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降、时间的沉积,土壤一定是结实的。如果我们看到瓷器上裹着的土肉眼看上去呈颗粒状,那么这件瓷器是赝品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有藏友说,文物上保留的土都被买回家的时候清理干净了,已经完全看不到出土痕迹了。鉴定出土痕迹不是仅仅去寻找土,是要找到土蚀、水蚀的痕迹,而不是说土刷干净就没有出土痕迹了,我们不是以土来辨别东西的真伪,而是根据埋在地下土蚀出现的现象来辨别真伪。一件东西釉面的光洁度遭到破坏是土蚀痕迹的主要特点,我们在鉴别瓷器的时候,往往会碰到这样一种现象,器物上面不全都是土,只是其中一部分有土或者有土蚀的痕迹,而它侵蚀的部位非常值得怀疑。比如说,一个罐子的肩部有土蚀的痕迹,而整个下部都没有任何土蚀的痕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解释不通。因为中国有一个传统的习俗,死者为大,凡是为死者陪葬的东西一定会摆放好,不可能把罐子口朝下斜放,当然有的大墓葬里面的东西是七扭八歪的,这是由于地下水位上涨时东西都漂浮起来,水位下降时东西自然就倒了,也不是摆放的时候乱摆的。有的东西土蚀的位置不对,痕迹不符合基本的瓷器在地下埋藏的原理,也是我们提出质疑的一个理由。其实,这些鉴定方法就是一个生活规律的总结,只不过有时候有所忽视,如果我们把这些方面重视起来,对鉴定就会有一定的帮助。还有一点就是土壤里面埋藏过的东西都会有土香味,注意这里是土香味不是土味。但是土香味如何量化呢,一件东西的埋藏由于几百年没有经过人为干扰,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降,土壤得到了局部的净化,这种土我们称之为净土,闻上去有一股扑鼻的土香味;而现在作假的土味,由于离不开土,离不开能够附着到瓷器上造成土蚀现象的化学物质,闻上去的感觉就会很脏,这两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下面为法门寺地宫出来的秘色瓷。出来的十多件秘色瓷并没有埋在土里,但是瓷器上出现的“皮壳”却是如此的明显。

      http://s8/mw690/001xc8qcgy6MrArYwLR27&690

http://s12/mw690/001xc8qcgy6MrAsn4fh0b&690

http://s14/mw690/001xc8qcgy6MrAsMo8Jfd&690

http://s14/mw690/001xc8qcgy6MrAtc9FXfd&690

http://s8/mw690/001xc8qcgy6MrAtUKInc7&690

http://s15/mw690/001xc8qcgy6MrAuCNdAfe&690

http://s12/mw690/001xc8qcgy6MrAvbXzt5b&690

http://s12/mw690/001xc8qcgy6MrAwaR51fb&690

http://s10/mw690/001xc8qcgy6MrAwKFrr19&690
http://s6/mw690/001xc8qcgy6Qobx9bq5e5&690

http://s5/mw690/001xc8qcgy6QobxBp8E04&690

http://s4/mw690/001xc8qcgy6Qobyco2T73&690

宋瓷博物馆出土痕迹典型

http://s16/mw690/001xc8qcgy6QewMNxcb6f&690
http://s12/mw690/001xc8qcgy6QewOrvcf3b&690

http://s11/mw690/001xc8qcgy6QewOP0Dg8a&690

http://s10/mw690/001xc8qcgy6QewPMaXDc9&690

http://s13/mw690/001xc8qcgy6QewQjfXucc&690

http://s4/mw690/001xc8qcgy6QewQODObf3&690

http://s13/mw690/001xc8qcgy6QewRpXbubc&690

http://s9/mw690/001xc8qcgy6QewS7b8Ae8&690

http://s1/mw690/001xc8qcgy6QewSCuKA70&690
http://s4/mw690/001xc8qcgy6QoaDw9jR23&690


http://s8/mw690/001xc8qcgy6QewUoKtF27&690
馆藏的出土南宋官窑

http://s7/mw690/001xc8qcgy6Qex60HFY96&690

http://s16/mw690/001xc8qcgy6Qex6ORLF8f&690

http://s2/mw690/001xc8qcgy6Qex7IoVPd1&690

http://s7/mw690/001xc8qcgy6Qex8AFUy16&690

http://s12/mw690/001xc8qcgy6Qex9JQaDeb&690

http://s10/mw690/001xc8qcgy6QexaKytH49&690
此件为私人藏品,出土皮壳一目了然!

http://s14/mw690/001xc8qcgy6Qexf1Gs5bd&690

http://s12/mw690/001xc8qcgy6QexfDs8Pab&690
http://s3/mw690/001xc8qcgy6QobBodmGe2&690
http://s11/mw690/001xc8qcgy6QocdlmB4fa&690

http://s8/mw690/001xc8qcgy6Qoce7TwPf7&690

http://s16/mw690/001xc8qcgy6QoceLSZp9f&690
http://s15/mw690/001xc8qcgy6QocovZTw6e&690

http://s12/mw690/001xc8qcgy6Qzes1c7Ncb&690

馆藏出土瓷器痕迹。
http://s14/mw690/001xc8qcgy6Qzeso3QVdd&690
http://s2/mw690/001xc8qcgy6Qzheiyzf01&690

http://s10/mw690/001xc8qcgy6QzheKmudb9&690
http://s1/mw690/001xc8qcgy6QCCBtgwE5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