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B48——21世纪的丑小鸭传说(第二十九节)


标签:
akb48秋叶原日本音乐娱乐 |
分类: AKB48-21世纪的丑小鸭传说 |
第二十九节
2007年1月31日,AKB48的第二张单曲唱片《水手服真碍事》发售。这张专辑分为普通版和首发限定版两种规格,在首发限定版中还附有收录了MV的DVD。MV的制作可谓煞费苦心,与上次相比,本次仅有14名成员参与了录制,从这一点即可体现制作方“精品创造经典”的决心……
直说了吧,这张盘卖得惨极了。
全国发行的《水手服真碍事》,仅仅比地下单曲《裙摆飘飘》多卖出去1000多张,最终以2.2万的销量惨淡收场。
http://s10/bmiddle/53d79282gbe053739eba9&690图:《水手服真碍事》封面
两个月后,AKB48推出了第三张正式单曲碟《曾不屑一顾的爱情》,这一次,她们终于创下了一个新记录——
日本单曲销量榜下跌速度最快的唱片。
《曾不屑一顾的爱情》首周销量排行第8,但第二周居然一泻千里,狂跌至第98位。而它的最终销售情况,则和前一张基本保持一致。
http://s15/middle/53d79282gbe053bc021ce&690图:《曾不屑一顾的爱情》封面
两万,基本相当于那时“柱之会”的会员人数。带上秋叶原梦想出航的AKB48,结果还是只有秋叶原的歌迷愿意为她们埋单。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一句话:这艘船偏离航线了。
从秋叶原起航的梦想之船,却直接奔着涩谷冲了过去。
涩谷,坐落于东京市中心西部,如果说秋叶原的位置相当于北京朝阳门,那涩谷则大约相当于西单。这里是日本年轻人的时尚发祥地,甚至可以说,这里是东亚流行文化的大本营。
秋叶原是宅男的圣域,涩谷是辣妹的天堂。东西相望的这两个亚文化聚集区,可以说是截然相反,水火不容。
站在日本社会主流文化的偏见角度看,动漫等“二次元文化”代表的是“永远无法自立的大婴儿”(彼得·潘现象),而涩谷辣妹文化则是“援助交际”的代名词。
而《水手服真碍事》的主题,恰恰就是“援助交际”,而且歌词第一句就明确提到了“涩谷”这个字眼。那张DVD中的MV,更是直接在涩谷街头取景拍摄的。这首歌的副歌歌词是这样的:
“水手服真碍事,
因为我想要更自由的爱。
带我去那里吧!
带我去那个未知的世界。
水手服真碍事,
因为我想要更自由的爱。
别用这种眼神看我,
我不就是个高中女生嘛。
被谁看见都无所谓,
来吻我吧……”
看上面这几句挑逗性的歌词,你能相信这是“国民级偶像”AKB48的歌曲吗?
显然,运营方又做了一件跟撩裙子差不多的蠢事。
涩谷系辣妹能否接受这些从秋叶原出来的女孩,本就是个未知数。更何况,辣妹并非“援交团伙”,甚至她们最厌恶的事情就是被如此误解。事实上,是真正从事援助交际的女生,为了满足嫖客的猎奇心理,才故意打扮成涩谷辣妹的形象,并在涩谷出入以招揽生意。
《水手服真碍事》的歌词,站在非商业角度说,它确实能体现青春期少女心理活动的一个层面(我个人挺喜欢这首歌,至今放在MP3里)。但站在商业角度看,这样的歌曲不遭恨就已经不容易了,怎么可能还卖得出去?
第三张单曲《曾不屑一顾的爱情》也有类似的问题。和逃至涩谷的前一张单曲不同,这首歌重新回到了校园。但是,歌曲所表达的却仍是一个社会敏感话题——校园欺凌现象。
在这首歌曲中,既饱含着被欺凌女生绝望情感的表达,又对日本社会解决这一问题的不负责任予以批判。平心而论,这首歌的质量相当上乘,它的歌词和MV甚至让我联想起了10年前韩国天团H.O.T抨击校园暴力的作品《We Are The Future》。
但2007年的日本毕竟不是1997年的韩国。日本社会是一个信奉强者的趋强社会,一群尚未拿出成绩,并且不久前还在“撩裙子”、“替援助交际说话”的无名小辈,她们对社会的批判只能被看做发牢骚。没有人会买她们的账。
还是等你们强大了之后,再来说话吧!到那时,无论你们说什么,他们都会听。
还是等你们强大了之后,再来告诉他们:“你们至今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不过包袱而已。狂风吹过,片纸不留!”
到那时,“风停了,雨止了,阳光洒在脸上”,所有人都会竖起耳朵倾听你们的呼喊,然后低头反思。
但现在,你们还差得远。
通过这两张有话题没销量的作品,“AKB48是地下偶像”的形象反而更加根深蒂固了。
好吧,这是谁的错误?
在当时的AKB48剧场中,Team A和Team K已经积累了五季公演,共60多首歌曲。其中既有《化为滚石吧》这样的励志歌,也有《和我留在蓝天旁》等治愈心灵的标准情歌,还有在2011年“311大地震”后成为赈灾歌曲的、主旋律风格的《为了谁》。无论选哪首歌,都比《水手服真碍事》及《曾不屑一顾的爱情》更适合大众的口味。是什么理由,让唱片商舍弃了这些琅琅上口的作品,反而剑走偏锋,选择“小众人群的边缘话题”作为市场突破口呢?
我觉得,当时的运营团队,包括Def Star唱片和秋元康本人,都太急于撕掉“秋叶原”这个标签了。用力过猛,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
2010年,一部电影《让子弹飞》红遍全中国。在总结自己电影的票房经验时,导演姜文特别强调一个词:“七成”。他说:“拍《太阳照常升起》时用了十成力,用力太过了。虽然我自己很喜欢,但别人都没看懂,没人来看。《让子弹飞》用了七成力,遵从电影的规律,就成了。”
音乐也是一样。今天反过来听这两张当年没卖动的唱片,会感受到歌曲里其实是蕴含着力量的。但在那个时候,对于“脱秋叶原化”的强烈渴望,导致这个组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事实上,我在前文已经说过,AKB和秋叶原,早已成为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共进共退,共荣共损。如果生硬地拽掉和秋叶原文化的干系,恐怕AKB48这个品牌将很快死无葬身之地。
绕着八竿子打不着的涩谷辣妹和社会问题倒腾了半天,结果不还得麻烦秋叶原宅男来收拾残局?消化掉这几万张唱片的,除了无条件守护这些女孩子的他们,还能有谁?
当秋元康和Def Star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将歌曲风格调整回来的时候,已经有点儿晚了。
(未完待续)
---------------------------------------
PS:《水手服真碍事》(制服が邪魔をする)MV
《曾不屑一顾的爱情》(軽蔑していた愛情)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