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优质产品背后的优质蓝领

(2012-03-26 21:00:00)
标签:

日本

蓝领

技术创新

工人

职业教育

技能奥运会

财经

分类: 日本杂谈

日本:优质产品背后的优质蓝领

 

(本文为2011年12月《经济参考报》同名报道的原稿。)

 

  我们经常感慨日本产品出色的制作水准。不仅是高科技产品有着先进的技术含量,就算是塑料、木工等普通产品,也普遍拥有精良的制作工艺,并且时不时创新、改良出新的产品来。另一方面,日本社会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人口逐年下降。劳动力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投入力度,日本还针对培育高技术产业工人下了很大的功夫。那么,日本是如何鼓励本国“蓝领”提升技能、革新技术的呢?

 

  让我们先从一档电视节目开始说起吧。

 

娱乐时代的“技术工人大练兵”

 

  去年,富士电视台推出了一档周播娱乐节目,名为《矛盾》。每期节目会请出两样属性相互矛盾的产品或人物进行对决,比如“最尖锐的钻探机对决最坚固的合金”、“最强劲的拉力机对决最牢靠的磁力吸盘”、“最专业的开锁匠对决最先进的保险箱”、“人脸认证系统对决最酷似双胞胎姐妹”等等,并在节目中当场分出胜负。

 

  在这个节目中出现的产品全部是日本生产,生产商的公司名和技术工人也都以实名亮相。不用说,如果产品能在对决中获胜,对企业和产品宣传作用将胜过任何广告。不仅如此,节目组还向社会公开招募挑战者。就算是获胜的一方,也即将在后面的节目里迎来新的挑战者;而失败的一方也可以改良自己的产品,再度挑战,以期实现“复仇”。节目自播出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并在今年10月将播出时间调整为黄金时段的每周日晚7点档。而节目中连续获胜的公司和蓝领工人,比如获得“钻探机与合金对决”三连胜的技术工人中川内浩二,也成为全日本家喻户晓的新明星。

 

  在扬名、利益、不服输等多重诱惑的刺激下,许多日本企业和技术工人纷纷改良自己的产品,然后报名参加节目。而且,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企业,也在节目的录制过程中,以对抗的名义开展跨行业技术交流,成为当下日本工业的新气象。

 

  在我国,虽然也有各种“工人大练兵”、“职工大练兵”等技术工人展示、竞赛的活动,但无论影响还是奖励,都没有达到全社会认可的程度。事实上,自从二战后提出“科技立国”、“人才立国”口号以来,日本几十年一直将其作为国策,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时至今日,这两句口号早已成为一种思维方式,深入到日本人的骨髓中。

 

  日本人将技术、手艺出众的人称为“匠人”,并加以尊重。其实,技术工人能够获得全社会尊重,根本上是因为日本政府诸多部门共同予以保障的结果。

 

多重政策保障工人技术实力

 

  每一年,日本经济产业省都会提出旨在促进技术革新的政策评价报告书。该报告书每年都会对当下的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和技术工人保障机制进行评估,从而对国家的产业人才政策提出新的调整方案。可以说,在这份能够左右国策的报告中,所有促进技术革新的措施,都是以保护人才、维持企业活力为出发点的。技术学校的现状、蓝领的收入、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工会建设等都是报告书的重点考察对象。近年来,知识产权问题成为该报告新的关注点,而关注知识产权问题的直接目的,也正是为了保障技术工人和企业的利益不受到侵害。

 

  在这项基本国策的保证下,日本蓝领工人的薪资水平在全世界都处于很高的水平。在日本,一个高级技术工人的月薪,足以支撑起全家的开销,妻子可以做全职主妇,并生养很多孩子。有这样坚实的物质基础做后盾,技术工人得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当中,从而不断更新出新的技术和产品来。

 

  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迫使许多日本企业大幅裁员。许多打算借机“抄底”日本高级蓝领的中国企业,在接触日本人才市场后惊呼“太贵了”、“不多卖掉几十万双袜子的话根本无法消化掉一名日本技术工人的成本”之后,依然想尽各种方法进行人才引进。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日本蓝领拥有难以替代的实力,以及多年来高水准的薪资。

 

  在教育方面,日本也对技术行业有着特别的保护。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高等教育都在大学中进行,被称为“大专”、“高职”的职业高等教育学历,总是显得比大学本科学历要低一等。但在日本,普通高校和职业高校分属两个不同体系,几乎不存在可比性。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在日本被称为“专门学校”,从教学内容到毕业方式,都和大学采取完全不同的模式。相对应的,如果拿着大学学位去应聘技术型企业,其竞争力通常会比专门学校的毕业证要差一截。所以,如果不是立志成为研究者或白领的日本年轻人,一般不会削尖了脑袋拼命往大学的门里钻,因为大学文凭对他们的就业、收入并没有绝对性的作用。反而是一些著名的专门学校,如坐落在东京新宿的“日本设计专门学校”,几乎每年都会有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学生到这里“回炉”,以期在就业市场获得更好的竞争力。

 

  从小对机械、科技产品产生兴趣,可以说是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天性。在日本,这种天性也被重视起来。比如说,铁路公司就专门成立了博物馆,让小孩子参观琳琅满目的各式列车,并亲身体验驾驶火车的乐趣。所以,日本有着相当庞大的“铁道迷”群体,而在这个群体中,就会涌现出许多真心将铁路作为终身梦想的技术工人。不只是铁路,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有针对小孩子的兴趣培养项目,真可以说是“科技立国从娃娃抓起”。

 

  正是因为有了经济、教育等多重政策的保护和扶持,日本才可以将“科技立国”、“人才立国”的道路走到今天。其实,《矛盾》那样的电视节目仅仅是日本技术工人良性竞争的冰山一角,在世界最高级的技术工人竞赛中,日本已经连续数届在金牌榜上名列前茅。而中国大陆却从未参加过这一赛事。

 

国际技能奥运会的亚洲奇迹

 

  国际技能奥运会(World Skills Competition)于1950年在西班牙创立,1971年后每两年举办一届。而且和奥运会一样,这项赛事也衍生了国际技能残奥会。国际技能奥运会设有焊接、机械加工、建筑、装修、裁缝、烹饪、木工、汽配、美容美发、网页设计等诸多项目,是全世界最高级别的职业技术竞赛。在赛事举办的前几十年中,以德国为首的欧美各国一直占据着金牌榜和奖牌榜的前几名。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日本、韩国、中国台北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开始在赛事中崛起,近年来更形成了日韩两国轮流占据榜首的局面。在今年10月9日与伦敦闭幕的第41届大赛中,日本以11金4银4铜的成绩名列奖牌榜亚军,冠军则再次被韩国夺得。

 

  国际技能奥运会的日本区预选赛,是由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的日本中央职业能力开发协会所承办。以这项选拔为契机,从1959年开始,日本每年都会举办全国范围的“技术奥林匹克全国大赛”,并根据日本国内的职业特点,增设了和服剪裁、日本料理、屋顶铺瓦、园艺等特色比赛项目。这项全国大赛发展至今,每年都有超过20万名技术工人参加比赛,成为日本蓝领工人展示自我、切磋技艺的重要舞台。该协会的会长立石信雄曾对媒体表示:“鼓励人们参加技术工作、充分展示其才华,这件事有着极为突出的意义。因为这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的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也是日本政府如此看重技术工人的另一个原因吧。(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