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报》: 蝴蝶穿过谁的梦
(2012-10-14 19:01:33)
标签:
《逍遥游》《庄子》化蝶王扉国学才子文化 |
分类: 身边国学谭 |
蝴蝶穿过谁的梦
——《化蝶:庄子的密码》书评
坊间谈庄子的文章无数,参差不齐的成品里我独挑王扉的这本,除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固有的品味作保证外,作者笔尖流出的顽童的惫懒之态有趣的紧,掩卷莞尔之余或许会理解作者的匠心:以嬉笑怒骂之态来解读庄子仪态万方的文风是多么相映成趣。
现实是,莘莘学子无缘领略先秦散文的璀璨瑰丽之美,文言文是一道迈不过去的砍,即便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娴熟于心,却未必进得了庄子的门。庄子的生活美学有如失落的世界,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之美仿佛加了密码,你按部就班查字典,亦步亦趋念出声,依然不知所云,一筹莫展。可是一拨又一拨的才子都把他捧成宝,苏东坡说要写一手好文章须将《庄子》烂熟于心,郭沫若以为“汉代的辞赋分明导源于这儿,一般的散记文学也应该推他为鼻祖”,才子金圣叹则以为天下才子必读书目里仅仅有六本,《庄子》无可争议。而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更是赞不绝口:“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看来,《庄子》这道菜美不可言,看到却吃不到,急煞人也。
作者闲闲解读庄子,串讲时既忠实于原著,又忍不住荡开一笔,开开涮。如《逍遥游》里“肩吾”(庄子杜撰的人名)和“连叔”(人名)谈及“接舆”(楚国狂人)的一段话。接舆一番狂话让肩吾摇头不已,作者的解读标题是《楚狂接舆是不是大话王》,原文中“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作者解读是“接舆的谈话,真是莫名其妙。一是大而无当,满嘴跑火车一点都不靠谱;二是往而不返,大话放出去收不回来。我看他就是一话痨,滔滔不绝,骇人听闻,就像天上的银河看不见边际。相去极远,不近人情。”翻译有“信达雅”的标准,作者大体忠实于原文,又没有按部就班,这样的翻译,有趣而不失其味。而就庄子谈庄子未免束缚了作者手脚,在作者看来,庄子所言的“道”是无处不在的,所以,信手拈来不少流行歌曲,生活里的段子,自己的阅历,五花八门,镶嵌在解读的文字里,别有趣味。讲到《逍遥游》,忍不住抄一段任贤齐的《任逍遥》;讲到终日心为形役忙忙碌碌的人,带一笔李宗盛的《凡人歌》;甚至《齐物论》中南郭子綦谈风的一个段落落在他的眼里也成了南郭子綦版的《风继续吹》,他说“南郭子綦打坐修炼,臻于忘我之境。子綦老先生静坐案几一侧,一仰一嘘的范儿太让人惊艳了。艳到极致就是淡。子綦的范儿也忒淡漠了——形如枯槁,心如死灰。淡漠枯寂到这份儿上,煞是惊人。知‘道’者当惊为天人,不知‘道’者则惊为病人。弟子颜偃属于后者。于是,便有了这师徒二人这段有趣的对话。”
这本《化蝶:庄子的密码》既不同于学院派的注笺,也迥异于粗制滥造的快餐文化。作者一支笔在香港媒体摸爬滚打多年,阅历足矣,辩才无碍,其先的《破玄:老子的密码》已入选人民日报年度“最有影响力的60本好书”,这本新书是他再接再厉的延续。或许,看完之后再看原作《庄子》(又名《南华真经》),就约略能理解奥克塔维奥(199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诗里对庄子的顶礼膜拜之情了:
蝴蝶不会疑惑,
他自在飞舞。
(本文见刊于《语文报》人教版864期 高二头版,作者系江苏盐城市明达中学的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