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宁成春先生图书装帧设计讲座概要

(2011-05-27 13:32:37)
标签:

转载

2011524,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邀请宁成春先生来我社讲授“图书装帧设计”。宁成春,男,19424月生,河北景县人,图书装帧设计专家。 1965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历任农村读物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美术设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美术编辑室主任。2002年成立1802设计工作室。装帧设计的图书有《唯物辩证法大纲》、《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在中国》等数百种。

http://s13/middle/66ed615ege680ade8678c&690

根据讲座记录和个人记忆整理,宁先生的讲座可概括为以下5点:

一.编辑要和设计师紧密沟通。图书装帧的过程其实就是设计师不断与责任编辑沟通的过程,设计稿不被通过,并不是说你设计的不好,而是设计者对文本理解不深。

编辑要找一个自己认可的、合得来的设计师,把文本内容传递给设计师;编辑要从容上要求和启发设计师,而不要指挥设计师,编辑一旦处于强势,就会压抑了设计师的创作。

工艺的选择要适度。

编辑应当努力提高审美,设计师应当努力提高素养。编辑应当是半个设计师,设计师也应到是半个编辑。

二.书装设计必须从内容出发。书装设计是一项创作,设计师必须了解内容,被内容打动才会有感情,设计中把感情表达出来了,就能体现出书的个性。对书的理解有多深,设计表现就会有多深,把文本理解后的心情表达出来,既是个传播的过程,也是个令人愉悦的过程。

范用先生一直强调,设计师一定要看书,熟悉了书的内容,用设计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是一步步积累的。书大书小,每本书都要认真对待,时间长乐就熟练了,也就积累起来了。

对于那些内容难以掌握的图书,如哲学、社科类图书,那就更需要设计师与责任编辑去聊天,了解图书的时代背景,了解书的读者对象,之后就可以把书的气质设计出来。

三.设计师一定要心里有读者。设计师应当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去假设读者拿到一本书后是什么感觉。设计最终是个心态问题,设计者一定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责任心,要想着读者。设计不要夹杂其他的目的,比如金钱和荣誉。

书装材料选择要适可而止。书装材料也是设计的语言,但是材料选择目的性一定要很清楚,同时也要考虑图书的成本。同时,三联的书较少用覆膜,主要是因为不环保,而是多选用特种纸。用特种纸要尤其小心,设计师必须多与印刷厂沟通,把握工艺才能更好体现作品。

四.风格形成取决于内容稳定。关于三联书店图书风格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三联的出书范围一直比较稳定,读者对象也一直比较稳定。同时,三联的书装设计是从内容和文本出发的,由于内容和读者的稳定,造就了三联书装风格的稳定。

五.网络时代的图书要更精美。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图书以及图书装帧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厚重的大书在电子书面前失去优势,出版社应当在“小而美”的方面下功夫,内容高雅的图书,加之装帧精美独到,让读者乐于把玩,不忍释卷,才能更好体现图书有别于电子书的独特情趣。(这一段是中午吃饭时,宁先生提及的,不是讲课内容,非宁先生原话,是我的理解。)(按:凤凰网:http://finance.ifeng.com/money/wealth/luxury/20090119/329777.shtml “宁成春:网络时代让书成为收藏品”这篇文章或表达更清晰)

逸事:宁先生接到《陈寅恪的最后20年》的设计任务后,要求把书稿拿回去阅读,当时作者提供的是手写稿。宁先生把原稿放到书包里骑车回家,回家后突然发现包和书稿没了。于是,宁先生原路返回,一路找回到单位,也未找到。事情发生后,由于作者亦未留底,事情一度陷入僵局,宁先生情绪非常低落。好在老天有眼,过了四天,突然接到街道电话,让宁先生招领失物,原稿这才失而复得,可谓好事多磨。据宁先生回忆,可能是他路过一个市场时遭人偷窃,窃取钱财后小偷把不值钱的书包和书稿丢弃。

http://s10/middle/66ed615ega4011df16659&690

(以上整理未经宁先生审阅)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