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饮食男女,暧昧饭局

(2006-05-16 09:50:22)
 
饮食男女,暧昧饭局先说声抱歉。因处理一些突然的事情,一连两天能坐在电脑前的时间实在有限,没空静下来写博客。心里倒是老惦记着这个事情。能凑到电脑前时,总不忘到自己的博客上瞅上一眼。看看有没有新的留言、评论。这些能让我觉着自己在茫茫人海中并不孤单。
 
   这两天,其实有很多的事情在发生。我自愿不自愿地,被接连地拉去了一个又一个的饭局。饭局的程式都是相似的,尽管主题各有各的不同。每个饭局上都能遇到一些平时你可能难得一见、却及其有意思的人物。像周日晚上的饭局,遇上了一个军区原空军司令员。像周一晚上的饭局,原以为只是我这么一个老部下去见老领导(原凤凰周刊社长、现财经文摘社长)周志兴,没想到遇上刚从香港回来的青年经济学家赵晓。
 
    这样的饭局也就不是纯粹意义上的饭局。而是以物质需求的名义(饭局)解决精神需求的问题(议事)。中国人一坐到饭桌边,一杯啤酒下肚。明显地话就会多,谁都爱显摆啊。你一言我一语的,把事挑出来,分析、归纳、综合、点评,美其名曰:“脑力激荡”。每个人都给你一点新鲜的刺激。原来……,如此……。哦。葫醍灌顶,豁然开朗。
 
   据媒体报道,零点调查日前公布的《中国居民沟通指数》总结了中国人最新的社交趋向,其中“饭局社交”仍是中国人最为普及的社交方式。在零点公司的调查中,选择“聚餐”这种社交方式的人达到46%,比以13%排在第二位的体育活动高出了33个百分点。
 
   零点调查董事长袁岳说,“作为社交方式的中国式饭局,可以向对方传达‘不见外’的资讯,代表亲近,即认同对方是‘自己人’。要办的事先不说,先吃,这样就没有势利感。事不成就喝酒,也不伤面子。以公共正式的方式只谈正事,中国人觉得太紧张。”袁岳这话说出了部分真理。
 
    饭局的确是国人表达和增进感情最为有效的方式。有位自称在政府部门担任局长的铜子在媒体上撰文说,赴饭局在我们这里叫公关。生人见面,经别人一介绍,就认识了,于是我敬你两杯,你敬我两杯,大家就成了兄弟。熟人相聚,边喝酒边叙旧,感情自然就会升温。尽管酒桌的兄弟不一定全都靠得住,但是,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这位铜子深有感触地打了一个很妙的比方。在机关工作,一个人的生存就如蜘蛛,蜘蛛是靠网生存的,一个人如果没有网(关系网),也难以生存。其实,人的能力大小无所谓,关键是能否建立起关系网。特别是像我这样有点权的人,没有众人的支援与帮助,哪能保住位置呢。也许对于中国的政商两界的精英人士而言,这一番话可谓至理明言。
 
  其实,饭局在中国传统里就承担了太多吃喝以外的功能。从历史上来看,中国历代的兴衰成败似乎都与饭局密切相关。如众人耳熟能详的“鸿门宴”“青梅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等。就连去年今年两度的“胡连会”,在华人圈中最为津津乐道、全民开讲的就是“瀛台夜宴”。而在国民间流传甚广的“饮食男女、“食色性也”等语汇,也在在表明:在中国,搞男女关系,也是和饭局紧密切相连的。有女人说,“爱是无数个饭局,而结婚只是一个饭局。”在她看来,婚姻不光是爱情的坟墓,也是饭局之墓啊。
 
   日前在MSN上,看见一个旧日同事的公告牌赫然写着:“凤凰周刊征集八荣八耻:以某某某请吃鲍鱼鱼翅为荣,以某某某请吃小豆餐厅为耻”(注,某某某是凤凰周刊某部门“领捣”)。嘿嘿。一个硬币两面光。想起了一个自居美食人士、现居广州的前小资同事的经典口头禅:“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吃。”
 
    吃什么与和谁吃,孰轻孰重?映射的是,每个人都很在意有没有选择的自由。如果没有了选择的自由,成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成为“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无奈,就这样,饭局就演变成了赌局一般,成为了国人心中暧昧不已的一个局,挥之不去。
 
  
   
上一个格格才子看扁,亡的男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