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旧前门大街——民俗和百姓建筑的博物馆

(2006-05-03 19:51:50)
标签:

旅行

前门大街

分类: 游山摄水

    前门大街主要的居民是平头百姓,没有奢华的装饰,但是从那普通而又普通的物件可以看出当初人们生活的情况,因此这里目前保存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说是民俗和百姓建筑的博物馆。

    首先我们来看看门墩,门墩可以说是四合院的一个标志,这里的门墩的种类非常的多,而且保存的非常的好,有圆鼓形的、有方形的,有雕花的,有雕兽的,有的上面还有一个小狮子。从那清晰的雕花,可以看出当时的民间雕刻技艺的高超。

怀旧前门大街——民俗和百姓建筑的博物馆

(说明:这是房子前的碑座)

怀旧前门大街——民俗和百姓建筑的博物馆

 

怀旧前门大街——民俗和百姓建筑的博物馆

 

怀旧前门大街——民俗和百姓建筑的博物馆

 

怀旧前门大街——民俗和百姓建筑的博物馆

 

怀旧前门大街——民俗和百姓建筑的博物馆

    门环也许大家最不注意的,因为它太普通了,但是这里你们看看,从那门环的磨损程度上看,这些门环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而且你看那门环虽然没有大户人家的门环那么气派,但是做工确实很精细,每一个花纹,每一个钉孔,简直是一个完美的工艺品。

怀旧前门大街——民俗和百姓建筑的博物馆

 

怀旧前门大街——民俗和百姓建筑的博物馆

 

怀旧前门大街——民俗和百姓建筑的博物馆

    现在的人大多知道春联,但是可能没有多少人见过门联。而过去做门的时候多是要在两个门板上刻上一幅联以表示自己的籍贯或工作什么的。由于我不是做文学或考古工作的,因此对这些文字的内容无法全部理解,虽然知情的人介绍过,但是也都没有记住,不好意思。只能在这里给大家展示一下门联,其他的全凭大家自己理解。

怀旧前门大街——民俗和百姓建筑的博物馆

 

怀旧前门大街——民俗和百姓建筑的博物馆

 

怀旧前门大街——民俗和百姓建筑的博物馆

 

怀旧前门大街——民俗和百姓建筑的博物馆

    门楣是一般人最不注意的地方,这里面可是有不少学问,我这里只介绍一个最有意思的门楣,大家看看下面的这些照片有什么一个共同特点吗?对,就是门框上面的那个墙,据说这叫女儿墙,门框上面的这个墙表示这个四合院是当初娘家嫁女儿时的陪嫁房产,那些女儿墙上雕花的表示女方家里很有钱的。目前这种带女儿墙的门楣在北京的四合院改造中大多被忽视了,很多修复的四合院在重修门的时候去掉了这些东西,可惜啊,这样一个民俗的东西就快消失待尽了。

怀旧前门大街——民俗和百姓建筑的博物馆

 

怀旧前门大街——民俗和百姓建筑的博物馆

 

怀旧前门大街——民俗和百姓建筑的博物馆

 

怀旧前门大街——民俗和百姓建筑的博物馆

 

怀旧前门大街——民俗和百姓建筑的博物馆

    我们进四合院首先遇到的是影壁墙,这里的影壁墙由于院内的违章建筑,大部分已经破坏了,代之的是一个后建的房子,让我们无法见识原来房子的精美影壁墙,下面的照片是保存尚好的两个影壁墙。

怀旧前门大街——民俗和百姓建筑的博物馆

 

怀旧前门大街——民俗和百姓建筑的博物馆

    过去前门大街的胡同里有不少商号,你从现在还在使用的胡同名字以及部分老房子上面仍然保留着的挂幌子的挂钩就可以知道了,那些商铺的建筑多在外墙上雕刻精美的饰物,现在从那些保留的雕花可以看出当初这个商铺的气派。最逗的是桓鼍菟凳强驼坏姆孔樱挥性诿徘鞍诜攀ㄗ樱前蚜礁鍪ㄗ臃诺搅朔慷ド希赡苁堑背鹾耍挪幌驴疵诺拇笫ㄗ樱员呔褪且桓鲡郑似贫崛税桑直匦氚卜攀ㄗ樱谑侵缓酶懔礁鲂∈ㄗ臃诺铰ザダ凑蛘?/FONT>

怀旧前门大街——民俗和百姓建筑的博物馆

 

怀旧前门大街——民俗和百姓建筑的博物馆

 

怀旧前门大街——民俗和百姓建筑的博物馆

 

怀旧前门大街——民俗和百姓建筑的博物馆

    前门大街的胡同真的是太需要保护,而不是拆除,这里也许是目前唯一保存比较完好的明清时期贫民百姓的生活居住地了,从这里你就可以了解当初的生活情况,如果采取迁走居民,全面修复的保护方式,这里将是外地人以及外国人了解我们的民俗的最好的场所。但是可惜啊,现在的政府就象一群进了城的恐怖分子,把过去的全部摧毁,让我们看看现在的北京城还剩什么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这帮恐怖分子可能会把故宫给拆了用来盖楼。对现在的北京政府我只想说:去你妈的......败家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