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在残奥会期间在升旗广场主持节目前的留影)

(从另一个角度看升旗广场)

(通往升旗广场的指路牌)

(演出结束走在奥运村大安保区内拍下夜幕中的奥运村大门)
话外音:非常非常非常遗憾,最近又开始犯丢三落四的毛病,出门总忘带相机,错过很多拍照留念的机会,比如今天.因此,只好发前些日子的工作照和大家分享了
很荣幸今天去主持了奥运村闭村联欢会.
与隆重的开村仪式不同的是,今天的闭村仪式更像狂欢.
舞台上的主角都是两个月以来工作在奥运村的工作人员.他们用各种不同的表演形式回顾了奥运会和残奥会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舞台上没有演艺明星,但这却是我在奥运村主持的最闪亮的一台节目.因为所有来到现场的人,都是奥运的参与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在村里昼夜不分的辛劳,才让每一个居住在村里的来宾找到回家的感觉.
奥运村里每天都会有惊喜有奇迹,升旗仪式的零误差,住宿后勤的零投诉,安保工作的万无一失......这些都会被写入奥林匹克的历史.什么是奇迹,奇迹,就由是一群激情满怀锲而不舍认真执着的人创造并完成的,曾经被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我很幸运,我遇到了创造奇迹的人,并且分享了他们的甘苦与欢笑.
每天,在奥运村的各个角落,为运动员教练员服务的工作人员来自14个团队多达2万余人.我们做了一个小小的数学题,村里最多的时候住着1万多人,这么算来我们几乎是以2:1的比例来为村里的居民提供服务提供保障,恐怕这在奥运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想想,奥运村运行团队不过是为保障奥运会残奥会顺利举行的工作团队中的一支啊,难怪大家都说这是历史上最好的奥运会,难怪比赛结束返回家乡时候大家都说谢谢北京谢谢中国.
特别喜欢村里人对不同职责不同分工的部门的称呼:团队,透着一股亲切劲儿.
在村里工作的团队,都派代表到舞台上表演了节目,情到深处时,引得我们泪眼朦胧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物业团队为保障村里所有的管线运行使用完全畅通不出问题,每天要在村里来来回回地巡查,如果按公里计算的话,每天要走145公里,其中还有5公里是低头弯腰行进在建筑物的夹层里.
是啊,从7月27日开村到今天的闭村,2万多人的团队,能顺利运转,分毫不差,完美无缺,这需要多少汗水多少泪水多少包容多少体谅啊!
文化活动和新闻媒体团队中,有很多都是我昔日的领导和同事.过去,从来都是她们在舞台下导演我们这些在舞台上拿话筒的人,而今天,我终于看到她们站在舞台上,手拿话筒为我们认真而动情地表演.
目光里闪烁着泪光,眼神中尽是感慨与不舍,但是,我们不说再见,因为我们是一辈子的朋友. 一生中能有几次这样的相聚,一生中又能有几次不想说再见.
奥运村闭村了,我们的梦圆了,一切盼了太久,一切又结束得太快,好在,点点滴滴都在脑海中记忆里,会陪伴我们长长的一生.
就用奥运村运行团队动员大会上的那句誓言来做今天日记的结尾吧:甘愿苦和累,奉献奥运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