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我看了.清楚记着电影结束的时候临座的一位男仕大声说:"这就完啦?演什么啦就完了?赤壁不还没打呢么?什么玩意啊!"
咳,大哥,我拜托,电影的名字写得很清楚是<赤壁上> ,至于火烧赤壁那一役,是要叫交给<赤壁下>的,所以啊,您还真得忍一阵子,那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用在这里最合适了!
也有可喜的地方,说明您看进去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您没觉着太长.
影片的放映时间长达两个半小时,间中笑声不停,颇有观看搞笑片的氛围.
笑,是可以理解的,台词太直白了.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历史大戏要严肃凝重,我们的惯性思维已经把英雄定位在不苟言笑.对笑场者不屑,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历史是人创造的,是人就一定有欢笑有悲愤有七情六欲,谁敢说英雄们凑在一起就不能玩笑?谁敢说英雄就只懂拼杀而不懂生活呢?
电影里有吴大导演惯用的手法,比如洁白的鸽子.吴导对鸽子也该算是情有独钟了,几乎他所有有影响力的片子里都有鸽子的戏份,且一定在关键时刻出现----或反衬或转折,总是给人遐想无限.好像这部戏里,鸽子带给我的期盼是最多最丰富的,因为它的重头戏在片尾,在火烧赤壁即将上演的前一刻.
除了鸽子,诸葛亮的扇子也很有效果.再冷的天气也扇不离手,他解释说这是因为:"我需要冷静一下".这要换到现在,要是哪个明星也能学学诸葛,走到哪里都拿只扇子,时刻提醒自己需要冷静,嘿嘿,这可要比无聊绯闻高明多了.
好像张丰毅说过,除了曹操他不会考虑演其他的角色,因为他想还原真实的曹操.只是,我还没有理解他一定要演必须要演而且只愿意演曹操的理由,也许是刘曹吴还没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过招?可能是的,不碰撞怎么出火花?
胡军说他演的赵子龙在扮相上与自己旧有的想象完全不一样,他想赵子龙该是一袭白色战袍,年轻帅气.可惜啊,刘备一直被人追着打,没时间也没机会给自己的大将配备最完美的战袍.好在赵子龙的帅气是凸显在战场上的,骁勇善战,勇救少主,扮相是不是完美,似乎并不重要.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小乔林志玲.什么叫风格统一气质不变?林志玲就是的.你能说她演得做作么?嗲声嗲气麻酥了人的骨头.
小乔原本就是那个样子也说不定 ,否则曹操为什么要整日对着她的画像思索,甚至还找个貌似小乔的人来做替代品?这个意义上,林志玲是成功的,至少我记住了她的表演,说不定和朋友们谈论影片的时候还会特别谈起她.
三国里的人物太多太多了,说不过来.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它是演义.
<赤壁>是吴宇森的赤壁,它是电影.
因此:如果你是个三国迷,建议你等着<赤壁下>上映的时候直接看最核心的部分.
如果你和我一样不怎么了解三国,那到是可以看看这部<赤壁上>,它有助你更好的理清三国里复杂的人物线索以及为什么会有火烧赤壁这件事儿.
电影票可不便宜啊,伙伴们,看,还是不看,一定要想清楚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