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颐和园 听鹂馆
事件: 祝
寿
对于颐和园的记忆,还停留在小的时候.暑假?或者是春游?我已经不确定了.但佛香阁万寿山十七孔桥昆明湖铜牛石舫长廊...估计我这一辈子是忘不了的.之所以会有这样根深蒂固的印象,是因为小时候的每一次游览都是认真和精致的.好象长大之后就再也没踏足过名胜古迹,主要原因是人太多,会给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韵味罩上浮躁的氛围.
要不是伯伯过生日,恐怕我再进颐和园的日子会无限期地拖后再拖后.
生活在北京的人,几乎没有不抱怨路修的有问题的,但好象通往颐和园的路还不算太难走.我们从家出发到达目的地,半个小时就搞定了.车程刚过半,便下起了瓢泼大雨.这是规律,只要下雨,北京的西边一定比东边下得大且透彻.坐副座的我暗自庆幸,幸亏昨天没擦车!
顺着颐和园的围墙绕来又绕去,我们来到了如意门.保安问了几句,便打开大门让我们把车开进去了.这可是我第一次开车进皇家园林,小心翼翼又受宠若惊.生怕发动机的声响惊到这里的百年树木.还好还好,车子开得平稳安静.停车的地方离著名的听鹂馆还有些距离.
雨还在下着,我们沿着青石铺成的路走.我忽然发现,此刻的颐和园格外的清净,几乎没有游客的身影.蜿蜒前行的小路上,只有我们的身影.就连笑声都传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遥远.转了几个弯,我看到了石舫,她还是那样坚定地漂在昆明湖上,多久了?一动都不动,象个忠诚的守护者.我欢呼:"快走啊,长廊那里一定也没什么人,肯定特好看!"
几乎是淌着雨水聚成的小河,我们一路小跑到了长廊.奇迹,一定是奇迹!
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环境下的长廊----雾气缭绕穿梭在廊柱间,飘渺得好似腾云驾雾.百转千回,曲折蜿蜒,长廊的尽头会为我们讲述怎样的故事?
抬望眼,雕梁画栋,色彩斑斓,历史传说,人物典故,园中牡丹,池上荷花,林中飞鸟,水下游鱼,亭台楼榭、湖光山色.....统统浓缩于精致的彩绘中.若不是几声清脆的喜鹊鸣叫,我一定会认为自己是在梦里.
到听鹂馆门口的时候,雨停了.这里的气氛显然要热闹些.也许是因为这里原本就是慈禧听戏娱乐的地方,几百年前就埋下了欢乐祥和的种子,再加上身着清代宫廷服饰的服务生迎来送往笑语盈盈,我们脸上的笑容也格外的灿烂.无疑,这里是祝寿地点的上选,菜肴制作考究味道纯正,道地的宫廷菜几乎无可挑剔,最重要的是每一道菜都有来历有典故有传说,让我们把吉祥如意百事顺心品得津津有味.
离开颐和园的时候,有些恋恋不舍.我们决定,近期,择日,重游历史名胜.目标:北海景山故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