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法国人说卢浮宫门前的透明金字塔是巴黎人脸上的疤痕,那我能不能说西客站是北京人心里的伤痕呢?
关于北京西站,我周围的大部分朋友只要提起它,都会无奈地摇摇头.
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因为人太多而难于管理,这可以理解.但不能因为百姓可以理解,就纵容管理者以蛮横无理的姿态对待我们.
关于候车环境的脏和乱,我都懒得多说,我不崇洋媚外,但我们的首都车站"文明"窗口如果拿到国际上,实在是让我们自己抬不起头来.
但比起环境问题来,人员素质的问题更是让人头疼.每次到西站接亲朋好友,我都不可避免地和停车场的管理人员打交道.夏天的时候曾经因为在地下车库停车被堵死而耽误赶飞机的事情还清晰地记在我的日记里.从那天起,我下决心,决不再进西站的地库,我停地上停车场总可以了吧?
今天,我又去接人,车子开到临近地库的地方,看到三个穿浅蓝色上衣的停车管理人员,挥舞着胳膊几乎是同样的姿势,非要让我停地下.地面停车的入口就在他们身后,没有车子在排队,他们非和我说里面已经满了没车位了,我说我不着急可以在入口的地方等一等,有车子出去了我再进停车场.于是,几位管停车的大叔就扯着嗓子用标准的北京腔和我喊了起来,"没告儿诉你里边儿没车位了嘛?你不能挨这儿等着,要么停地下要么赶紧走,别挨这儿堵着."
明明地上车场里有车子开走,腾出了空位,大叔就是不让我开进去.我搞不清楚地上和地下停车场是不是属于同一个承包单位,但照这情势,我估计是分开的.这次我没和大叔讲理,我直接把车开走,我在西站附近兜圈子总可以吧?我和要接的人说好碰头地点,我不停车了总可以吧?我知道和他们讲理是永远讲不通的,要是讲理有用,他们的服务态度早就该改进了.
我在北京长大,从小就听北京腔,走到哪里我都为京腔京韵自豪,但今天我怎么觉得这腔调这么刺耳?首善之区礼仪之邦,体现在哪里啊?窗口行业要是都这样,那首都的形象何在啊?难怪我很多在外地的朋友见了我就说,你们北京人都是见过大世面的,我们小地方的人那里敢造次啊?每次听这样的评价,我心里都特别扭,虽然是开玩笑的话,但总能听出别人心里对北京人的不满意.
西客站啊,西客站,下雨天你把车都淹在桥底下;碰上个年节的,你把整个三环的交通搅得比春晚还热闹;赶上个旅客滞留,你把武装警察都惊动了来配合维持秩序;平时没什么事情,也没见你干净亮堂微笑温暖地接待我们.
西客站,如果有的选择,我再也不去.可惜,我没的选择.
权当你是我心里的伤痕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