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聂政:就是个屠夫
(2009-11-22 09:04:13)
标签:
屠夫侠累老母卿相聂政韩国杂谈文化 |
分类: 读史随想 |
(感谢新浪博客文化频道越楚博乐的推荐)
(感谢“三联学舍”圈子将本文推荐到新浪“草根名博”首页)
而事实上,《刺客列传》共描写了五位刺客:曹沫、豫让、专诸、聂政、荆轲。五个人中,聂政和荆轲是太史公着墨最多的。而到了提炼中心思想的时候,太史公偏偏又把他写的最多的两个人忘掉了。关于荆轲,当时就产生了流行歌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后世还有流行诗歌:“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所以我们并不陌生。聂政则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后人知道的就不多了。
刺客聂政,就是个屠夫。
住在家乡的时候,不知道为啥,聂政杀人了。为了躲避仇家,他和老母及姐姐一起逃到齐国,还是干屠夫的职业。
有一天,突然来了个叫严仲子的人。此人地位甚为显赫,曾经做过韩国的卿相。他找到了聂政的屠夫作坊,拿出黄金“百镒”,要给聂政的老母作寿。百镒,大概就是二千两或二千四百两,这个份量可不轻。无功受禄,聂师傅自然要辞谢一番,于是有了这样的对话:
聂政:“在下是个粗人,家庭条件不太好,又要奉养老母,所以只好靠屠狗为生,虽然收入微薄,但足以养活老母,当不起你这么贵重的礼物!”
严仲子:“我有个仇家,找了很多人都没解决掉,到了齐国,听说师傅你义气深重,所以献上黄金,只是为令堂大人祝寿而已,同时和师傅交个朋友,可没有别的意思。”
严仲子的话,正如同对别人说“我家里很缺钱,听说你新中了奖,而且一向出手大方,特地来看看你,可没有别的意思”是一样一样的。所以聂师傅立即答道,我可不是一般人,我的确象你说的那样义气深重,这你可没看走眼。但我之所以做了屠夫,只是为了养活老母。老母活着,我可不能替你去找仇家的晦气。聂政虽然没有收下二千或二千四百两黄澄澄的金子,倒着实喝下了严仲子的这碗迷魂汤,而且喝的挺顺气。
过了许久,聂师傅的老妈不幸归天,聂师傅服丧结束,立即发表了一番谈话。是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对媒体说的,还是接受了专访,史书不详,但史书的确完整的记录了他说的话。大意是:本人是市井小贩,以屠狗为生,名气,当然是不大的了。可你们知道严仲子不?那人是当过卿相的大人物,不远千里来和我结交。虽然我没收他的金子,但他对本人的确是很够朋友的。我怎么能不报答呢?我知道严先生有个仇家,过去不能帮他的忙,是因为要养老母。现在老母死了,我要去帮忙了!
聂师傅来到严仲子家,开门见山:“现在我母亲病故了。你想找谁报仇,我来干!”
此时,聂政才知道,严仲子要杀的是韩相侠累。为什么要杀?就因为和严仲子有仇。侠累是何许人也,有何过失,严仲子没说,聂政也没问。他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杀。严仲子说要给聂政派些帮手,聂政说:既然侠累已经是总理级的高官,警卫必多,人多反而误事。如果走漏风声,以后韩国全国人民都要和严先生为敌了。我自己来干吧!
随后,就是聂政冲进总理府,杀了侠累,然后自尽。自杀前先对自己进行毁容,割烂脸皮,挖去双目,以阻止警方对主谋者的侦察。警方只好把他的尸体挂在大街上,征集线索。他姐姐一听说有人杀了韩累,马上知道这是严仲子委托聂政干的,说:“我弟弟干出了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怎么能不为人知呢?”于是跑到韩国,当从宣布刺客是某县某乡的聂政,然后陪弟弟一起死了。
然而荆轲的名头比聂政响亮的多。也许,知道“为什么杀”比知道“怎么杀”重要的多。
几千年后,在我们愤怒之前,我们至少也得知道,我们为什么愤怒。我们是不是象那个屠夫一样,虽然不是为了黄澄澄的金子,却只是为了一碗迷魂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