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愤青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2009-08-30 10:26:23)
标签:
愤青杵臼王陵吕太后程婴周勃赵氏孤儿杂谈 |
分类: 读史随想 |
一不小心三十了,自以为人届而立,阅世渐深,心平气和,宁静致远,“愤青”这两个字应该和自己沾不上边,没想到“青”虽然小鸟一样飞走了,“愤”却时常起于青萍之末。写了几篇文章,便有朋友评论曰:“有点愤青。”
仔细回头再看自己写的东西,觉得友人的评论客观而公允。惭愧之余,封笔几日,读读书罢。
周六,再一次读到《史记·赵世家》,给我印象最深的故事,当然是那个赫赫有名的“赵氏孤儿”了。大臣相攻,屠岸贾尽灭赵氏,赵氏只剩下一个遗腹子赵武了。赵氏的两个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想要保护赵氏孤儿,杵臼问程婴“立孤与死孰难?”答曰:“死易,立孤难耳。”于是杵臼说:你来那个难的,我来个容易的。抱着一个假孩子逃走,让程婴出卖自己,大骂程婴而赴死,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力。程婴历尽艰难,终于使赵武复立。
汉高祖死后,吕太后临朝,想要立吕家人为王,向右丞相王陵征求意见。这种“发扬民主”当然是很虚伪的了,可王陵直言说道,当年高祖盟誓,不姓刘不得封王,否则天下共击之,所以太后您说的不合规矩。吕后很不高兴,再去问左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二人都说:那时高皇帝是一把手,所以要封姓刘的。如今领导核心是太后您,所以立吕氏为王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太后大喜,因为她要听的本来就是这样的意见。
王陵不干了,质问陈平周勃:当年高皇帝开会讨论非刘氏不得封王,您二位不在吗?现在你们为了奉承这个老娘们,就背叛高皇帝的决定,将来有何面目见高皇帝于地下呢?二人答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作个合格的愤青,大骂一通老娘们,咱不如你;要保全高皇帝的江山,完成他老人家的遗愿,你也不如咱。
果然,诸吕作乱,周勃单车驰入北军,刘氏天下复得安宁。刘邦死的时候说:“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这人夸夸其谈当愤青不是材料,但刘氏的江山还得靠他。
看不惯,骂几句,很容易。坐下来,想办法,有点难。诸葛先生舌战群儒时有几句话我很喜欢。他说:“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社会总是在不同思想的交锋中走向进步,但谈主义的时候,恐怕还是得想点问题,做点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