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学应用大师”与快餐文化

(2009-08-18 15:18:50)
标签:

国学

快餐文化

大师

国学应用大师

分类: 试释时事

  很久没有看电视了。晚上总是躲在书房,向故纸堆中寻快乐。昨晚打开电视,一位先生正在台上高谈阔论。我是不喜欢看这种“讲坛”的,正要按下遥控器,突然屏幕边出现了这位先生的头衔:国学应用大师×××。

  几天不与现代媒体接触,果然是离世已远。原来现在已经有这么一类专家了,既深明“国学”,更重在“应用”,衔至于“大师”。上网一搜,视频还真不少。

  到底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冠以“国学应用大师”的头衔呢?在下很是不解。关于“国学”的含义,大师们意见纷纭,到底没给个结论出来,季羡林先生深通东方语言文字,于梵文用功尤多,他觉得那是印度的学问,所以力辞“国学大师”的头衔,诚然是大家风范。

  我自己妄加解释,以为凡是我国所有而别国没有的学问,就应该属于“国学”之列。按这个标准,则京剧实是国粹之一,梅尚程荀马谭奚杨都可称之为“国学应用大师”;太平歌词铁片大鼓好象也是外国没有的,则郭德纲堪称新时代的“国学应用大师”。各类学校中教中国语言文字历史地理的,便也可称为国学应用大师老师小师,如此以来,刚国学将何其昌盛乎!持传统文化虚无论者,当退避三舍,自惭形秽了。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事要做,有许许多多的钱要挣,所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古训,似乎已不切实际。但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传统文化当然还是魅力无限的,于是不懂一点“国学”,似乎便不够文化。然而翻书是很多人不乐意的,于是“国学应用大师”便应运而生,顶着“大师”的头衔,掂着厨子的大勺,把“国学”做成小炒,色香味俱全,不但把书中佶屈聱牙的句子给你翻译成大白话,还投之以厚味猛料,点缀以现代词汇,使你直接得到“人生的启迪”。各个频道都有各种各样的讲坛,恰如大街小巷酒旗招展。

    这样炒起来,“国学”就热了?

 

附:去年本人发在天涯论坛的一篇文章:《掌掴阎崇年,俺乐何如哉》

    首先声明一句:我是从不看《百家讲坛》的。从小数理化就不及格,学了半辈子历史。读研究生的时候,好象同专业的老师同学,看这玩意的也不多。总觉得所谓“争鸣”“讲坛”者,不能是一个人站在台上说来说去。教育部呕心沥血,请了无数的洋专家,才指引俺们走上素质教育的康庄大道,CCTV却把俺拉回“背背手,坐坐好”的满堂灌时代,俺不干。更何况CCTV是谁啊?是有权威的,CCTV一出面,那是喉舌啊,小老百姓还敢不奉为圭臬?把尚存争议的各种文史哲观点,通过这嗓子喊出来,总觉得似有不妥。
  不妥是不妥,俺没敢去打人。后来听说有人敢打了,更有崇拜者送上了“抗清故地打阎黜邪佞浩气长存,兴汉前沿惩奸正纲常节义千秋”的颂辞。说实在话,俺不看《百家讲坛》,更不知道阎老先生说了啥,以至被黜为奸邪,故关于打人事件本身,不做评论。  
  可俺找工作的时候多难啊!学了个历史,到哪哪碰壁,鼻子碰扁了,才考上个公务员,远离自己的专业,书架上中华书局的各种点校本都快发霉了。忽然听说居然有人为了明亡清兴的六十年打架,不管打的对与不对,此真史学之奇观,使我辈受宠若惊,乐何如哉!敬书几笔,以歌盛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