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缪公:集伪善之大成,亦乱世之英主
(2009-07-27 13:28:41)
标签:
野人仁义伪善大成秦缪公晋国重耳 |
分类: 读史随想 |
周末在家读《周本纪》至《秦始皇本纪》,随手作了几张卡片,今天一一补记在此。都是片段的思绪,不敢曰评史,内心之感受而已,写到哪里是哪里。写到秦缪公时,却不知从何下笔。想了半天,写出这个题目。
太史公记秦缪之事迹,可谓不吝笔墨。主要事迹大概如下:
一是不用丕犳之言伐晋。晋献公死后,晋国内乱。公子夷吾在秦国,想回国就任主要领导,于是就请缪公帮忙。夷吾是缪公的小舅子,缪公派重臣百里奚亲自送他归晋,其意当然是想在晋国扶持一个亲秦政权。夷吾感激涕零,指天画地发誓一旦当了领导,一定把晋国河西的八个城送与秦国。可夷吾回到晋国后觉得不大划算,于是背信弃义,不与秦城,仅仅派了一个叫丕郑的到秦国去,口头表示感谢。丕郑担心秦缪公生气杀了自己,于是给缪公献计,说晋人实际上并不拥护夷吾当领导,他们拥护的是重耳。夷吾之所以背叛誓言,都是吕甥、郤芮这两个人搞的鬼。不如去把姓吕的和姓郤的召来干掉,然后再把重耳弄回晋国,取代这个说话不算数的夷吾。缪公正在气头上,采纳了丕郑的建议。没想到丕郑算计不成反被人算,回国后就被吕甥、郤芮干掉了。丕郑的儿子丕犳逃到秦国,想为父报仇,就建议缪公说:晋君无道,百姓背离,不妨把他拿掉。缪公心中当然是深恨夷吾的,但因时机尚不成熟,义正辞严的反问丕犳:百姓如果真不拥护夷吾,他怎么能把令尊这样的重臣处死呢?能处死令尊,就说明晋国社会还是和谐的。缪公拒绝了丕犳的建议,但“阴用犳”,偷偷留下丕犳并加以任用,恰恰说明缪公亡晋之心不死,等待时机而已。
二是不用丕犳之言,而给晋以人道主义援助。过了三年,晋国遭遇旱灾,向秦国借粮。丕犳杀父之仇未报,力劝缪公乘晋国饥荒的机会发兵攻晋。缪公此时犹豫不定,就征求百里奚和公孙支的意见,两人均建议救灾。百里奚还说:“夷吾得罪于君,其百姓何罪?”我知道你跟夷吾有仇,但不妨救济百姓。秦缪公再一次拒绝了丕犳伐晋的建议,向晋国提供人道援助,而且规模巨大,运粮的船队从秦都一直延续到晋都。
三是原谅偷吃自己良马的民众。夷吾可谓是以怨报德的典型。两年后秦国饥荒,向晋国借粮,夷吾毫不犹豫的采纳了臣下的建议:“因其饥伐之。”可以想见缪公此时恨透了夷吾,他派出了与夷吾有不共戴天之仇的丕犳领军,并率兵亲征,就说明了这一点。不料战斗不利,为晋军所困,幸运的是被三百多“野人”相救,不但脱险,还生俘了夷吾。这些“野人”为啥这么厉害呢?原来秦缪公曾经丢了宝马良驹,被野人捉到了,三百多人将宝马分而食之。官吏破案后要治野人的罪,缪公说:“马是畜牲,怎么能因为畜牲杀人呢?而且我听说吃好马肉不喝酒,会对身体有害的!”于是赐给野人们酒喝,赦免了他们。战事一起,野人们“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
四是克制情绪,释放夷吾。夷吾被俘后,缪公当然必欲诛之而后快,布告全国,让大家斋戒,“吾将以晋君祠上帝。”但此时递条子拉关系的纷至沓来。先是周天子来说情,“晋我同姓”,一笔写不出两个姬来,求缪公卖个面子。然后是缪公夫人为兄弟求情。此时的缪公,虽然心深恨之,但为示天下以仁义,还送给夷吾猪牛羊等物,并将其从牢里改请到国宾馆居住,最后把他放了。缪公得到了仁义,也得到了河西之地,还得到了晋大子圉作为人质。
五是迎重耳于楚并使之为晋君。夷吾死后,在秦国作人质的晋大子圉抛下秦国的妻子,溜回晋国,立为国君。缪公对于这种叛逃行为非常愤怒,不挑起晋乱不死心,于是从楚国迎回晋公子重耳,干脆就把太子圉的前妻怀嬴嫁给重耳。娶国君的老婆,一定会成为国君的死敌,缪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用心之险恶,可见一斑。重耳是个聪明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就推辞。但最后发现要夺回晋国权力离不开秦的帮助,于是“乃受”。这意味着秦国为大子圉树敌的安排得逞,所以缪公非常高兴,“益礼厚遇之”,对待重耳就更好了,终于帮助他成为晋文公。
六是主动承担殽之战失利责任。晋文公时期秦晋关系稍好,但已有裂痕。晋文公围郑,秦出兵相助,郑国人对缪公说:“晋之强,秦之忧也。”道中了缪公心事,当即收兵。但此时两家尚未翻脸。文公刚死还没下葬,晋军就偷袭秦军于殽,大破秦军。此时缪公主动承担责任,再显英主本色。
缪公以其仁义的一面,尽收人心;以其果决的一面,适时出击。“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基础。但他死后,“从死者百七十七人”,还包括“秦之良臣”,都在从死之列。所以太史公引用“君子”的话说缪公“死而弃民”“不为诸侯霸主,亦宜哉。”
秦有“从死”亦即殉葬的陋习,直到献公元年,才“止从死”,从法律上废止了这一陋习。所以殉葬的责任不能由缪公一个人承担,但他毕竟是有责任的。作为一个不因为畜牲杀人的君主,却使很多人追随他于地下,异哉!
小吏曰:秦晋世为干戈,至缪公时尤甚。以缪公之送夷吾、送重耳、用丕犳、嫁怀嬴(以宗女妻晋人质大子圉以固其心,又复以之妻重耳以树晋敌)言之,用心何其险恶;然其救晋国之饥以收民心,赦野人之罪以使其忠,释夷吾之囚以得其利,未尝不为长久之图。当春秋纷乱之时,拘于仁义或尽赖武力,皆不足以成事。秦之强始于缪公,缪公者,真集伪善之大成,而亦乱世之英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