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近日听纲哥相声杂感

(2009-06-01 10:23:14)
标签:

相声

段子

杂感

传统

郭德纲

分类: 心情散记

  不夸张的说,我知道郭德纲可能比很多人要稍微早点,虽然我远离祖国的心脏,远离天桥“那个小市民去的地方”。还在拨号上网的年头就常在“中华笑海”混,网站的几位站长如小B等可能和纲哥还挺熟,那时候它已经先于其它网站开始上传纲哥的相声了。但我是一个传统到保守的人,那时的我几乎不听自马三立侯宝林先生之后的相声(“文”字辈的有例外,也仅限于几位以讲传统段子见长的老先生如苏文茂刘文亨魏文亮等),至于现在中国曲协的领导同志们所讲的“新相声”和纲哥所谓“春晚的相声”,我基本上是不听的。所以对于这样一个不熟悉的名字,也没怎么注意。后来南下读书,宿舍里有个哥们是同好,向我推荐《我要上春晚》和《论相声五十年之怪现状》,才觉得有点意思,那时候纲哥已经红到发紫,一直红到相声的大漠广州和香港了。

  不过我是算不上“钢丝”的。坦白的说,三十年来除了青椒肉丝和饺子粉外(咱就得意这口),没做过啥丝和啥粉。我总是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看法,觉得喜欢则可,崇拜不必。平视的时候你知道对方的帽子歪了没歪、嘴角有没有饭米粒西红柿鸡蛋汤、脸上有几个雀斑,还能有自己的看法;一旦仰视,则只能看见对方下巴,难以有完整判断了。所以近来听起纲哥的相声,总觉得想写点什么。

  我是很喜欢郭德纲的。就凭他把传统的相声带回到剧场、带回到普通大众身边,那些以春晚为艺术顶峰的“相声演员”就该闭嘴;就凭他能唱太平歌词能学京剧评戏梆子大鼓,那些通过唱跑调式流行歌曲来逗闷子的“相声名家”就该闭嘴;就凭他能拿两块板站那唱,那些带秘书扛吉它上台的演员就该闭嘴(无有实指,谢绝提案攻击)。在传统相声的功底上自不必说,他的很多新创段子,尤其是表现艺术界丑恶现象的段子如《我要上春晚》、《论相声五十年之怪现状》、《我要反三俗》,表现小人物心态与生活的作品如《梦中婚》、《西征梦》、《我这一辈子》,加工过的传统相声如《文章会》、《大保镖》等,都有不俗的表现。

  但听了纲哥最近的一些段子,总觉得有些粗糙。一是包袱反复使用。比如说“那是你父亲,刚才是你爸爸”“借这个机会,好好感谢一下我的夫人”,我自己都不记得在哪些段子里听过,听过多少遍了。二是反复攻击他人。实际上上面的一段说已经充分说明了我的态度,在有些事情上我是站在郭德纲这一边而反对那些高雅的“艺术家”的,但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包容。正人君子受小人诬陷,君子调侃小人一下,大家一笑而过,谁是谁非,心知肚明。但如果君子反复利用各种场合攻击小人,总觉得有点不是滋味,不说让人感觉欲盖弥彰吧,至少显得不够厚道。而厚道,是传统相声大家们如“一户侯”“大学问”的共同特点,惟其如此,才让人觉得舞台上风清,观众们心平。正如古人所言:“必胜非勇,能胜能不胜之谓勇。”反复说“你告我”“315”,不知各位感觉如何,反正我是感到有点别扭的。即如“藏秘排油”一事而论,咱也不能说纲哥全无责任,央视攻击之,各位保护“草根艺术家”,心情可以理解,但身为明星,代言的事,本来就该慎重。三是笑料加工粗糙。曾经看过一位同好写的文章,说感觉纲哥最近的段子有点象“网络笑话集”,觉得深有同感。很多都是从网络上直接弄来,一段相声听起来七零八碎,不知道要说什么。虽然咱绝不要求站在台上做一个教师、一只教授,不要求你这段子教育了谁,但众所周知,好段子都让人对这段子印象深刻,如《买猴》之类,而似乎不能听过以后只记住了七八个笑话。别人也会说话,花钱来听你说话,这才是高科技。网上也有笑话,你用一样的方式讲一样的笑话,还无声光化电的配合,这就不是高科技了。

  成名了,自然不再是草根。纲哥自己说艺无止境,传统相声,任重道远。为相声计,为纲哥计,似乎还需多下功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