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细胞大小谈谐振频率

(2011-07-28 09:37:41)
标签:

杂谈

 一般动植物细胞的直径都在10-100um之间,细胞核的直径则在8-30um之间。一般植物细胞属于微米级,植物细胞都在几个到几十个微米,这样小的细胞组成的导管,具有很好的毛细作用,就像毛巾能够把低处的水吸到高处一样。但严格的说,这也需要消耗能量,能量守恒定律可是最基本的哦,只是,它不需要外界(这里的植物)为它提供,而是靠水分子的表面张力。现已知最小的细胞是支原体,直径仅约0.1μm,要用电镜才能看到。最大的细胞,如鸵鸟的蛋黄,细胞直径可达70mm,长颈鹿的神经细胞可长达3m以上。人体内最大的细胞:成熟的卵细胞直径200μm,血小板仅4μm ,最长的细胞:坐骨神经中的某些神经细胞最长可达1m,通常细胞大小以微米(μm)计。细胞膜厚度约为7.510纳米,在高倍电镜下细胞膜呈现为平行的三层结构,即电子致密的内、外两层(各厚2.53.0纳米)与电子透明的中间夹层(厚3.54.0纳米 )

另外,电磁波有很多种,依频率高低有: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 其中伽马射线是原子核跃迁时产生的X射线是原子内层电子跃迁时产生的紫外线,可见光是原子外层电子跃迁时产生的。红外线是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微波来自分子转动能级及电子自旋能级跃迁,无线电波来自于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

http://s5/bmiddle/53d3accdga917950cb904&690

注:一切生物细胞的大小0.1μm到数米的范围内,如果把细胞看成谐振腔,其谐振频率应当与细胞的尺度关系密切,根据图中电磁波谱可以看出基本在微波和红外范畴内,尤其在红外和远红外范畴居多,而常温的地表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主要在大于3μm的中远红外区,又称热辐射,恰好也处于这一范畴,这不是偶然的。在大气传输过程中,热红外能通过 3-5μm和8-14μm两个大气窗口.例如一般认为,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15℃,15℃的黑体辐射曲线极大值出现在波长λ~10μm数量级,它在红外波段内。大气中的CO2、水汽、CH4等恰好是该波段辐射的强吸收体。只需2m厚的一层含0.03%CO2的大气,就可将λ=15μm的红外辐射全部吸收掉,而对于18μm以上和8.5μm以下的辐射,水汽是主要的吸收体(这深刻说明了水的特殊性,不但对于微波有很大吸收量,对于热辐射也是如此。在室温下,黑体放出的基本为红外线,但当温度涨幅超过了百度之后,黑体开始放出可见光,根据温度的升高过程,分别变为红色,橙色,黄色,白色和蓝色。当黑体变为白色的时候,它同时会放出大量的紫外线。叶绿体膜上的两套光合作用系统:光合作用系统一和光合作用系统二,在光照的情况下,分别吸收680nm和700nm波长的光子(以蓝紫光为主,伴有少量红色光)几类色素的吸收光谱不同,叶绿素a,b吸收红,橙,蓝,紫光,类胡萝卜素吸收蓝紫光,吸收率最低的为绿光。特别是藻红素和藻蓝素的吸收光谱与叶绿素的相差很大,这对于在海洋里生活的藻类适应不同的光质条件,有生态意义。

我们今天测量到的背景辐射已显著变冷,现在对应于一个温度仅为绝对零度之上2.7度的物体散发的辐射。这意味着辐射的峰值波长增加了(黑体辐射的规律是温度越低,峰值波长越长)。所以现在发现的背景辐射波长实际主要落到了毫米至厘米之间的微波区域。

http://s13/middle/53d3accdga93dc7fe354c&690

波透入活体组织的深度取决于其频率。具体说,透入肌体的深度随频率增加而减小,即成反比。实验表明,微波频率在2~3万兆赫时——微波背景辐射中心频率大概为1.5万兆赫,能量主要被皮肤吸收。频率在1千~3千兆赫时,结果在表层和深部被吸收;1千兆赫以下被深部组织吸收;150兆赫则穿过人体——波长大概2米,浪费掉了。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微波频率从高变低,透入人体的部位是:皮肤——表层——深度——穿透,而我们感兴趣的则是“皮下组织”,按中医经络学说,经络存在于皮下的筋肉之间,这是人体气之通路人体12正经及奇经八脉均在这个层次。我们现在来选择一个合适的微波频率范围,前面谈到,100~3千兆赫时,可以进入人体表层或深部。此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大于100厘米的射电波段,银河系本身的超高频辐射掩盖了来自河外空间的辐射,因而不能直接测到,而人体身高大多大于100厘米,头部作为人体天线尖端可能与银河系沟通相对密切。整个微波背景辐射频率涵盖了人体从细胞尺度到组织器官尺度的全部层次的谐振。在小于0.3厘米波段,由于地球大气辐射的干扰,要依靠气球、火箭或卫星等空间探测手段才能测到,实际上锻炼者到了一定层次,由于生物能量场作用空间范畴增大,也可对此波段范围的背景辐射予以感知,该频率波段对应的吸收层次主要在于皮肤,波长可涵盖细胞尺度。

   参考上海交通大学过去对特异功能人士的实验,知道气功师所发出的“功”当中,有很大的成份是发射出特定波长的远红外光。从国外医学研究文献中了解,人体的所有组织,甚至小到个别的单一细胞,都至少有两根胶原纤维连结着,它很可能是人体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而人体各个脏器外部的保护膜,也是一片密密麻麻的光纤维。对结缔组织的物理特性测试,首先就从远红外光的透光性做起。很快的又得到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实验证明胶原纤维在径向对9-20微米的远红外线具有近100% 的透光率(恰对应细胞核平均大小),横向方面则几乎完全不透光,也就是说对于该频率范围而言,胶原纤维具有光纤维的物理特性,这样细胞相当于谐振腔,胶原纤维相当于光导,整体构成一套美妙的远红外谐振系统。 远红外纤维可发射8-15微米远红外线,称之为生命光线,在医学中的主要效应是热作用.生命科学研究证实,人体本身是一个远红外辐射源,他可以吸收及发射远红外光,它所发射5.6um-15um远红外线占总能量的整个人体50%以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