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的手征对称性及原子核形状[转]
(2011-07-13 09:45:34)
标签:
杂谈 |
金字塔形状原子核
法国物理学家们相信,他们已经能够解释多年以前所进行的几十个神秘核试验。实验使用了不同的能量,碰撞核素和各种探测器,得到了令人困惑的结果。这些实验使许多科学家把注意力转向高自旋原子核(Highly
Spinning Nucleus)的研究,这在当时是非常时髦的课题。
Jerzy Dudek来自法国斯特拉斯堡的路易斯·巴斯大学(Université Louis
Pasteur),他的研究小组声称这些奇怪的实验结果可以这样解释:在高能碰撞的混乱条件下产生的原子核可以四面体或八面体的形式存在。
就像金字塔形状的甲烷(CH4:
Methane)分子被电磁相互作用束缚在一起,金字塔形状的原子核是由被核力束缚在一起的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这将是世界上最小的金字塔,边长只有几个费米(10-15m),体积只有甲烷分子的百万分之一。
正象存在幻数原子核(Magic
Nuclei),即特定数目的中子和质子会形成稳定的球状原子核。人们同样期待类似的形成金字塔状核的“幻数”。在这种情形下,稳定意味着某个状态能够维持大概1012到1014倍经典核反应时间,一般为10-21秒。
钆156和镱160有利于形成稳定的金字塔构形。原子核同样可以形成稳定的八面体形状(钻石形)。这些原子核都具有一种其他原子核不具有的量子性质:在填布原子核能态的时候,四个同样的核子(中子或是质子)可以待在同一个能级上,而不是通常的一个或两个。
这种“四布居律”会禁止通常观察到的衰变模式,非球状的原子核在衰变中会放出能量,通常是伽马射线辐射。事实上,对于金字塔状的原子核,人们将看到新的衰变规律。这可以解释多年前实验中令人困惑的结果。
Dudek及其合作者计划在未来的实验中验证这些想法。
科学家发现原子的双质子衰变
来源: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德国达姆施塔特GSI实验室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最近人工合成了一种银原子,它发生辐射衰变时能同时发射出两个质子,此前科学家们还从未观察到这种现象。这将有助于科学家们进一步理解供给恒星燃烧和产生所有物质的核反应过程。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1月19日的Nature杂志上。
辐射衰变放射出的粒子一般有三种:氦原子核(α衰变)、电子(β衰变)和光子(γ衰变)。中子数比稳定同位素原子少的奇异原子一般会衰变放射出一个质子,科学家们这次观察到的双质子衰变被认为是一种新的衰变形式。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物理教授、超导加速器实验室主任Sam
Tabor说:“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扩展我们对多中子和缺中子原子核的认识,它甚至还能帮助我们更深入的认识稳定原子核。研究的另一个动机是这些不稳定原子核在天体物理和地球上元素产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只有我们了解了多中子和缺中子原子核的结构,我们才能完全了解产生原子的天体物理过程。”
在GSI实验室里,来自美国、德国、比利时、俄罗斯、保加利亚、波兰、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科学家们共同工作。他们用钙原子束轰击镍箔,一些镍和钙离子结合形成一种比一般稳定原子中子数少的银原子。由于中子数少,这种银原子的形状发生了改变,从一般的球形变成了臃肿的雪茄形,在衰变过程中两个质子有时从“雪茄”的同一端飞出,有时从两端分别飞出,但是它们总是精确同时飞出的。Tabor
说:“这就像是船长在甲板上命令两个船员同时跳水一样。”
研究人员们正在讨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Tabor说:“我们正在超导加速器实验室进行相关的实验,正在进行的实验室是关于多中子原子核的,另外我们已经建造了一套设备用于直接研究天体物理中很重要的原子核和核反应。”
谭华海译自:physorg.com网站 2006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