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奇虎已转型,大旗还能扛多久?

(2008-03-14 02:24:15)
标签:

it

一直非常想写一篇对奇虎和大旗模式的分析文章;过去也在几篇文章中提到过,但一直没说透。正好最近奇虎改版,趁这个机会,索性把这个话题再说说。首先要说明,奇虎和大旗,无论他们过去各自如何定位或差异化,但本质上他们做的是同样的事情——对UGC内容的整合,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形成稳定的大型商业模式。

 

奇虎和大旗几年来的发展,双方打过一段时间口水仗;但口水仗从来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反而,奇虎和大旗其实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他们共同面对的真正问题是:对UGC内容的整合,然后再以内容(媒体)推出,这能否形成一种商业模式。

 

先请看下表:

 

奇虎&大旗

Google&百度

1.范围

非全网(仅限于论坛)

全网

2.源

UGC

UGC和编辑内容

3.呈现

媒体

服务

4.商业模式

竞价排名

 

奇虎大旗模式和百度的差异就是这样的。尤其是在第2,3点上,两类网站的背离,是造成最后商业模式差距的根本原因。

 

因此我的第一个结论是:UGC内容的整合,如果以媒体方式呈现,不能形成商业模式。

 

别忘了猫扑喔。:)有人评论我“虐猫”,专门盯着mop。哈哈。开个玩笑。其实在这里,mop是典型的UGC内容原创网站,而它的发展给出了我的第二个结论:UGC内容,如果以媒体方式呈现,也不能形成商业模式。

 

也就是说,我的观点是:UGC,无论内容本身(Mop),还是内容聚合(奇虎大旗),都不能做“媒体”。

 

为什么呢?先看一个反例——新浪。新浪本质上是一个内容聚合站点,但是,它聚合的是“(传统媒体)编辑内容”。相当于是传统媒体的编辑人员把原始“素材”经过编辑后,形成新闻报道“产品”,然后新浪在这个“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形成网络新闻“商品”。新浪的成本,仅仅是二次加工的成本。。。而反观无论mop模式还是奇虎大旗模式,都缺失了类似纸媒编辑“粗加工”这个环节,而试图把“素材”直接加工成“商品”。更进一步,所有试图以UGC为基础来做媒体的网站,都是在试图把“素材”直接向“商品”加工。而这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是我们迄今为止,无论国内外,从无见到一个大型的UGC内容为基础的媒体网站。

 

UGC不能做“媒体”;UGC的价值在于“服务”。周鸿祎现在qihoo转型问答网站,就实在是契合了UGC做“服务”之正道。而大旗还继续扛着。呵呵。

 

当然,新版奇虎不是说就没问题了,新版奇虎有自身关键问题:“问答服务”是否是网民的基础服务?我对这个问题持一定怀疑态度,还得看新版奇虎的发展。但新版奇虎,如上所述,至少走向“服务”的思路是对的。

 

最后再说一个细节:奇虎和大旗做论坛内容的聚合,当用户点击聚合内容瞬间,用户既失去了在聚合网站(奇虎大旗)的位置感,又失去了源网站(各个论坛)的认知感——在那个瞬间,用户是游离的。在这里,用户的“游离感”使得其无论对聚合网站,还是源网站,都没有认同。

 

 

简单总结,UGC,因为content很容易让人走向“媒体”选择;但UGC恰恰不能做“媒体”。

 

相关阅读:《顿悟:中文UGC没有商业前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