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myspace蚂蚁麦田 | 
					
 
Myspace中国上线前几个小时,我在文章《Myspace中国:动词“友”的网感》开头就说,“我相信,明天凌晨myspace中国上线后,会有一些业界朋友说:“喔,不过如此”——大家会看到一个和美国myspace几乎一致的界面和功能,而既然业界都反复研究过myspace,因此我相信大家不会从中文版中获得惊喜”;果然,第2天,非常多关于myspace中国的博客和评论出现在网上,而大家的态度,基本上确实如我所言。
 
比如很多网友谈到了myspace中国的注册问题、觉得注册流程繁琐,有些地方比如填写收入水平的指标非常不中国;更有一些网友把myspace中国上线前的口号“领先的中国web2.0网站”拿出来说事——这些评论不是不对,但这些相对于一个网站发展来说,是非常小非常小的细节。这些细节,myspace中国如果愿意更改,分分钟搞定。
 
对于类似myspace中国这样的“大”网站来说,真正可怕的问题只有一个:策略(架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进行关注,才是一个有深度的博客写作所需要考虑的。也就是说,我认为对于myspace中国,有深度的评论应该是:要么直接切入到myspace中国的战略架构;要么是通过有力的细节证据,来证明myspace中国的战略架构问题——而上述注册细节,显然不是“有力证据”。
 
 
所以这些博客写作者津津乐道myspace中国的“性开放者”等等口水问题时,实际上表现的只是一种浮躁和浅薄。真正对myspace中国进行评论,有价值的切入点有三条:
 
1,罗川为什么反复强调目标用户是“沉默的大多数”。说到这里,我真的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博客评论者都忽略了这点。特别是,我的文章《Myspace中国:动词“友”的网感》也专门在提醒大家关注这点。为什么说罗川的“网感”好,好就好在他把目标用户定位在于“沉默的大多数”,而不是很多人可能预先猜测的——青少年用户。相对于这种定位的战略思考,那些计较注册流程而津津乐道的博客,不是显得很蠢吗?在罗川那个层面,衡量他的第一标准就是战略感,拿那些无关痛痒的注册小问题去评价现在的罗川,那你的格局还是一个小员工的境界。比如那个朱某某。说起他,我就多说一句,他的那个图什么网站,我认为是不靠谱的,不靠谱就在于战略定位这个大问题上。Space类型网站现在一定要做“沉默的大多数”,要尽量做全网用户的“同心圆”,而不能做分众群体——图什么网站试图做小白领用户的定位,绝对是错的。我把话撂在这里,我打赌那个图什么网站,即使通过炒作拿到了投资,也肯定很难发展。战略错了能有前途吗?可笑的是朱某某,自己的大问题看不见,盯住myspace中国的注册小细节反复计较,不智。
 
2,myspace中国从去年12月成立到现在,刨除春季,3个多月的时间,到底做了什么。这个问题也是大家忽略了的。而我的估计是,myspace中国主要的开发精力,用在打通用户数据库这个底层工作上了。其实对于罗川他们来说,这3个多月即使别的什么都没做,仅仅把底层数据库,特别是用户数据库打通——这就已经足够了。那些瞎评论的博客作者,估计从来没操盘过社区网站,压根不懂这个关键点。我估算在myspace注册过的中文用户,怎么也应该有将近10万级。打通用户系统,意味着这10万级的老用户就是myspace中国的种子用户。作为一个space类型的网站,上线就有十万级的种子用户,是一个什么概念?别的不说,那个朱某某的网站不也是做space类型的吗?做了一个多月了注册用户多少?1000多人!一边是10万种子用户,一边是1000多种子用户,100比1,这对于space类型网站来说,难道不是致命差距吗?而那些喷着口水的所谓博客写手,有谁注意到这个真正关键的运营指标?!
 
3,罗川为什么要反复强调myspace中国的股权关系。这个问题,那些博客写手琢磨过吗?没有。因为很多人根本没仔细揣摩罗川的潜台词。事实上,按照网上流传的myspace中国的股权结构,我估计myspace(新闻集团)只是一个投资人,只在董事会占一,两票(肯定不是多数票,因为还有IDG和田溯宁,以及罗川团队)。我猜测,myspace(新闻集团)可能是以品牌和用户,再加少量现金投入。这样的股权结构,和ebay,google进入中国完全不一样,这意味着罗川有非常大的操盘空间,比如他其实可以完全更改现有myspace中国的产品,使之与myspace完全不一样,如果他想这么做的话——这和改个链接都要美国批准的ebay,google能相提并论吗?简单而言,myspace中国是一家有外资背景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而不是一家外资互联网公司中文版。那些因为yahoo,ebay遇挫就充满自大的本土互联网从业人员,仔细看清你们的对手。
 
 
很多博客的文章,真的没价值,非常肤浅和情绪化;而有价值的文章,往往多数人一时半会儿都看不懂其价值。是的,我说的就是自己的那篇文章《Myspace中国:动词“友”的网感》。我其实写的很诚恳,而且也有一定的思考深度,但n多人没看懂——我为什么比较高调地认可myspace中国,因为我是站在上面三点考虑的,我是假想自己站在罗川那个位置进行的策略考虑。但很明显,n多的博客作者,格局就是一个测试员的格局。夏虫不可以语冰啊。
 
在这里多说一句,很多人喜欢写博客,其中一些年轻人,甚至是一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写着写着获得一些好评,就还真认为自己是个角儿了。其实这一点价值没有。并且,这样对个人成长是有害的。大家不要说你麦田现在也天天写博客啊,你不也浮躁吗?拜托,老大,我现在天天写博客,是因为之前15年我都在一线做实际工作。我要是15年前就天天写博客,也就不会是现在的麦田了。更何况,我现在写博客是我在pr,在利用博客做市场,我背后有一整个团队在踏实做事来支持我的市场pr。你以为我没事写着玩儿啊?
 
 
最后借用这篇文章,说说最近业界对蚂蚁社区(www.mayi.com)的一些评论。比如“谁谁谁”的文章《麦田的蚂蚁社区根本就是一小新闻站》以及后续的网友评论。这篇文章写的太幼稚了,后续评论更多荒唐。其实写这篇文章之前,“谁谁谁”应该琢磨几个问题:
1. 
2. 
3. 
4. 
5. 
6. 
7. 
 
那个“谁谁谁”如果能回答好这7个问题,写出来的文章才比较靠谱。我非常期待“谁谁谁”网友能这么认真、深入思考一下,然后拿出一个有力度的文章,我们一起来讨论,这样才有意义。
 
那个“谁谁谁”,你有能力做到这点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