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东拉西扯 |
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些讨论,我的看法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观点无助于事情的解决,却有可能助长暴力行为的倾向。
在国内出差飞行次数不少, 三大航空都有会员卡(抱歉通知:三大航空谁也别说谁黑,坐多了你就知道其实都一样黑也都一样白),
1、立法的问题:
目前航空延误赔偿,各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但事实的确是规矩不够清楚,执行不算主动;客观上造成了旅客们认为“不闹就不会有更好的结果”这个心理模式。
2、现场管理问题:
机场+航空公司+航空管制(进近+区域),这三方之间的沟通也确有问题,导致旅客的信息滞后,知情权在相当程度上被忽略;
3、航空常识问题:
绝大部分冲突中的旅客,对航空基础知识是知之甚少的;
以上三点都存在,但不能成为暴力行为的存在理由。
A.加强航空安全立法,加强航空赔偿统一标准;但,不可抗力仍是航班延误的最主要成因,如果你把空域管制也算进去的话。 从法理上讲,遭遇不可抗力航空公司是没有义务赔偿的,即使是一瓶水。 但从人道角度和公司美誉度角度乃至未来绩效角度出发,提供什么是航空公司的可选择项,但不是义务。比如长途大巴遭遇泥石流堵塞公路,大巴公司会提供免费盒饭和睡袋么?
B.加强地勤和空乘的服务水平培训提升。 确保旅客可以尽快的知情,并便于自行选择下一步方案;但不能给予太多的自由以至于伤害其他乘客的利益;比如我见过很多闹着要下机的乘客,一旦听说真可以办 理下机但不能再回来的时候,就又要求只是下机休息但仍会选择本航班;这样对舱门关闭和排队起飞是很不利的,对仍选择乘坐本航班的乘客是很不公平的。 这类事件前不久广州飞回虹桥的航班上我就遇到了。
C.普及航空常识。 让旅客们清楚的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争取的,哪些事情是人力不能及的:地勤和空乘,乃至航空公司董事长出马也无能为力的。
未来民用航空一定会加大打击危害公众安全行为的力度,但服务质量是否能相应提升就不知道了;我们希望对等,不过请勿陷入理想主义的幻想误区;
一个巴掌拍不响是没错,可没人逼你在别人拍巴掌的时候你一定要扑上去拍第二下;
因此建议,即使上述三条没有改变,你也不能去做暴力行为; 因为你生活在天朝,而且你不是F爷。(如果你是,下次一定选和你乘坐同一个航班...http://www.aswetalk.org/bbs/static/image/smiley/default/lol.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