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年春节.川中行 (二)剑阁

(2012-01-29 17:43:46)
标签:

杂谈

分类: 游记系列

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

 

俗话说:“剑阁天下雄,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阁的险峻和军事意义,千百年来已经深入人心。此次春节出游,剑阁不能不去。 


从普安镇开始,我们行车路线已经从X4083转到了G108;翠云廊出发到剑阁很近,先抵达剑门关镇,然后进入剑门蜀道景区。剑门关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剑门蜀道景区门票100元。地震极重灾区,是由黑龙江省对口援建,因此黑龙江籍的游客可以凭借身份证免票入内。

进入景区,雪越发下的大了;本是姜维故事所在,却忍不住总是想起林冲。一道峡谷,下有潺潺的流水;这道峡谷最早有历史记载是在秦始皇时代(也有说是战国时代);秦始皇欲征伐蜀国,但苦于蜀道艰难,于是致书信给蜀王,打算赠“五金牛、五美女以及一应贵重之物”给蜀王(大家注意“五”这个数字,在三星堆博物馆里会再次提到);蜀王大喜,于是派五丁力士在此劈山开道,迎取金牛。因此此地也被称为金牛峡,或者金牛古道。
http://attachments.ningjing.org/album/201201/28/1420527h5qk0qfk4hlkq0w.jpg(二)剑阁" TITLE="龙年春节.川中行 (二)剑阁" />

http://attachments.ningjing.org/album/201201/28/14210027f627lr33lgr28y.jpg(二)剑阁" TITLE="龙年春节.川中行 (二)剑阁" />





















这就是古栈道的遗迹,大约1000多米长,现在游人们可以行走;因为下雪,我去的时候没有开放。
http://attachments.ningjing.org/album/201201/28/142106dzvobhvlvbb19dgm.jpg(二)剑阁" TITLE="龙年春节.川中行 (二)剑阁" />


群雕:姜维和他壮志未酬的部下们

http://attachments.ningjing.org/album/201201/28/142111ej5plls9s2752lv6.jpg(二)剑阁" TITLE="龙年春节.川中行 (二)剑阁" />

 

 

剑阁雄关

 

 http://attachments.ningjing.org/album/201201/28/142113qajxftlx9fltj6tw.jpg(二)剑阁" TITLE="龙年春节.川中行 (二)剑阁" />


 

 

 

从南向北拍,注意右侧(也就是东侧)旧剑阁城楼的遗迹

 http://attachments.ningjing.org/album/201201/28/14211566dandxa66xawjzq.jpg(二)剑阁" TITLE="龙年春节.川中行 (二)剑阁" />



 http://attachments.ningjing.org/album/201201/28/142120uajacgofjtfdgosj.jpg(二)剑阁" TITLE="龙年春节.川中行 (二)剑阁" />

 

 

 

 

四川民间风俗:如遇腰疼,可支一小棍于悬崖处,自然痊愈;痊愈后不必取走小棍。  我拍此景,意指蜀国大厦将倾,姜维独木难支...

 

 http://attachments.ningjing.org/album/201201/28/142123yz5yziylnqnnzrk8.jpg(二)剑阁" TITLE="龙年春节.川中行 (二)剑阁" />

 

 

 

姜维被封为平襄侯,葬于此地,香火繁盛。
http://attachments.ningjing.org/album/201201/28/142125dhepuujege6x3qpa.jpg(二)剑阁" TITLE="龙年春节.川中行 (二)剑阁" />

 

http://attachments.ningjing.org/album/201201/28/14212840940px4kxm969y4.jpg(二)剑阁" TITLE="龙年春节.川中行 (二)剑阁" />
当年姜维为了避祸宦官黄皓,屯兵于沓中(甘肃舟曲西)垦田;钟会大军进发,姜维回兵据守于此,钟会十万大军不能前进。

http://attachments.ningjing.org/forum/201201/29/164229qjzkid59ggaadxkp.jpg(二)剑阁" TITLE="龙年春节.川中行 (二)剑阁" />

钟会的东路魏军是进攻蜀国的主力,当钟会被姜维阻挡不能进兵的时候,邓艾提出西进策略;钟会很爽快的答应了且心中暗喜,认为邓艾不但不会成功,还会因此损伤实力日后不能与自己争锋。邓艾先返回沓中(甘肃舟曲西),然后率军3万,直扑阴平古道;

阴平与剑阁相隔百余里,是氐羌民族居住区,崇山峻岭,很难行走,蜀汉军根本没有设防。古道起于阴平都,即今甘肃文县的鸪衣坝(文县老城所在地),途径文县县城,翻越青川县境的摩天岭,经唐家河、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到达平武县的江油关(今南坝乡),全长265公里。与《三国志》所记的七百里阴平道完全一致,因当时是以360步为一里。照此推算,今天的一华里约等于三国时的1.33里,正好相符。(邓艾的进军路线,就是从陇南经青川走北川,然后到江油...这里的地势十分险峻,512抗震救灾的时候这条线上都是极重灾区;也有大量图片说明这一代交通的十分不便)

三国演义上记载:虽然选择了一条风险很大的路线,但邓艾进兵还是很谨慎的,每隔30里下一大寨,驻军3000人;这样使得军需供给路线不被切断,也便于随时回兵撤退;就这么边走边扎营边分兵,等走到了摩天岭,身边只有2000余人了。

阴平道上最险要的去处是摩天岭。其岭北西坡度较缓,南面则是峭壁悬崖,无路可行;先锋官也是邓艾的儿子邓忠率领三百壮士在前开路,到达此地后集体抱头哭泣...因为实在是无法开路,前功尽弃了;时年63岁的老将军邓艾(赞一个!真英雄也!),裹了一层毛毡子,就从摩天岭上率先滚身下去;将士们士气大振,也纷纷效法滚身下去,摔跌而死导致兵力损失接近15%。

下山之后,邓艾部队迅速直扑涪城(绵阳)。涪城守将马邈面对从天而降的魏军,不战而降。邓艾收拢残军,迅速派人召唤后续部队通过摩天岭聚集于此,并收集粮草饲养马匹;(附近还有古迹养马峡,风景甚美)。魏军从此迅速连下涪城、绵竹,逼近成都,刘禅投降,蜀汉亡。

三国演义此处有几个疑点:
1、邓艾兵不血刃攻取涪城的过程太传奇,如果马邈稍加抵抗坚持一星期以上,邓艾大军就面临着进退不得的绝境(横不能再滚上摩天岭吧...补给线也断了);马邈为什么不战而降,这里面有故事;

2、邓艾大军的绵竹之战:全军3万的邓艾大军(加上马邈降军也没多少,且降军此时不但不可用还需提防二次反水)如何围困了拥有七万大军且驻守绵竹坚城的诸葛瞻(诸葛亮的儿子)部队?  诸葛瞻见大势已去,派人向东吴求救? 然后诸葛瞻诸葛尚父子二人寡不敌众(?),英勇战死?  这是三国演义里的原文。

3、绵竹失守之后,成都门户大开;邓艾部队迅速兵临城下,围城之后刘禅投降;此时成都城内尚有十余万带甲将士,为何不战而降?  只归咎于刘禅一人懦弱,似乎有点缺乏说服力。刘禅是一个很懦弱无能的人,因此偏信黄皓等人;但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投降对黄皓他们有何好处呢?(后来黄皓还是被魏主凌迟了)黄皓劝刘禅投降,文臣武将们也都主张投降?  除了诸葛瞻父子和北地王刘湛,成都城内再无一个血性之人? 这里还是有疑点。

不过邓艾的成功,也还是要归功于剑阁。因为剑阁易守难攻,姜维决定只需在此据守,丝毫没想到侧后方会有魏军西路军的绕道;因为剑阁是唯一通道,钟会也从未想过邓艾会成功,只管在此安心攻打。  成都失陷后,姜维立刻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这就是军事上关隘的缺陷:一旦被绕道,反倒成为腹背受敌的绝地。  苦思冥想之后的姜维,选择了投降钟会,试图利用钟会的个人政治野心来光复蜀国;事未成,兵败被杀,惨遭裂腹。

其实钟会和姜维的谋反失败,早已经被司马师料定;魏军深入蜀地,如要造反则自己家人全都会完蛋;蜀军新降,士气已经全面低落,这样一直混合杂牌军怎么能造反成功?钟会年纪小于姜维甚多,还肯重用姜维,彼此感情深厚...  其实也是在利用姜维啊。只可惜了邓艾这位一代名将,也在政治倾轧的斗争中不明不白的被杀掉了;当然三国文中,也会提到邓艾灭蜀国后骄奢的行迹,来为他的猝死做铺垫。

姜维死后,葬于剑阁,坟茔就在城楼附近千米处。


可怜的姜维,可怜的剑阁。


剑阁的故事,远远不止三国,其他著名的还有:

晋人张载《剑阁铭》曰:“一人荷戟,万夫趔趄” 后来引申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剑门关这里,真实可以体会到这一点;蜀将霍峻等人,就做到过。(也有资料说霍峻据守的是葭萌关,距离剑阁很近)

姚苌诈降巧闯关(两晋五胡时代),杨坚防乱改关道(隋朝),王建闭关谋帝业(五代十国),后唐军风云雄关(公元930年后唐明宗),王全斌剑门之战(宋灭后蜀之战),失险关李顺折翅(北宋农民起义),三忠烈魂断剑门(元攻宋,和钓鱼城相关),陆放翁细雨骑驴入剑门...  甚至连写《九阴真经》的黄裳... 其实写的是《天文图》(最早的古代星图),也是剑阁人。

 


剑阁古城楼已经毁于2008年的512大地震,现城楼是新建的;  游客们到此可以认真观察一下,原先的古城楼是位于溪流的东侧,地震毁坏后还有一堆石头遗迹;新城楼位于溪流的西侧。

 

 

两山对峙,垂直高度近千米,中有溪流一道,空地宽度不足百米,建一城楼... 真乃雄关也!

 

 

如此雄关,剑门关当地的特产却是豆腐;此地水好,出产豆腐和豆腐干很是闻名。传说当年,姜维大军就是人吃豆腐战马吃豆渣,战斗力很强劲。  当地的豆腐店,甚至直接命名为“姜维豆腐”...

 

剑门关附近山崖上,传说有两把宝剑,晴天时候用望远镜可以看到;还有一座石崖,远望如同姜维侧脸,可惜当天雨雪交加,这两个风景无缘见到;

 

资料:剑门山古称梁山,由大、小剑山组成,为剑门山脉西南段,距今剑阁县城30公里,其山峻岭横空,危崖高耸,从东北向西南蜿蜒伸展,长达百余里,气势磅礴。主峰大剑山,峰如剑插,石壁横亘,森若城郭,峭壁中断,两崖对峙,一线中通,形似大门,故称“剑门”。剑门地势险峻,为秦蜀交通咽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大撒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