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的腔调

(2011-08-06 11:10: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想起来了

 

来上海已经接近两年了,很多次被朋友们问起,上海的吸引力到底在哪里呢?

 

也许这个问题还不到回答的时候,因为我暂时还没想过要离开。  直到有一天,我老无所依;那个时候,才适合来做总结吧。

 

所以,就攫取几个生活中的小片段,来侧面了解一下我眼中的上海。

 

 

腔调这个词,在上海生活过的人们都是很熟悉的。  用北京话说,就是一种“范儿”。  是一种执着,也是一种矜持;是一个习惯,也是一种理解和认知。  不懂的,可能就会被上海人看出来是外地人;用得过头了,就会被外地人批评是在装腔作势。  恰如其分的,就是“腔调”。

 

 

 

刚来上海,住在徐家汇一个很老的小区里。  小区有个垃圾回收站,一对50多岁左右的夫妇在负责,夫妇俩总是会把垃圾站收拾的很干净,让你手提垃圾都会不好意思丢过去。  到了夏天,先生会搭出一张凉椅来,摆上茶几,悠悠然的坐下。 一壶茶过后,摸出一把小提琴来,拉上一曲。

 

琴声悠悠,甚是动听;小区里行人路过,都凝神闭气,不敢打扰。  似乎行走的不是垃圾站,而是音乐剧院。

 

 

...

 

住在单元楼里,门口都有门房;白天无人,夜里会有一位白发老大爷驻守。  几次老大爷来家里通知拿电费水费通知单的时候,总感觉他有贵族血统,那么温和的矜持,那么谦和的笑着。

 

一次凌晨夜深回来,正逢老大爷在门房听广播;  欧美金曲,全英文解说,老大爷听的津津有味,时不时跟着哼上几句。

 

这就是当年的老克勒了吧...

 

 

...

 

 

习惯了没有周末的生活,偶尔和票太回去街上走走; 或者走去人民广场,或者索性走到外滩去。   路过大型商场的时候,偶尔折进去看看,这才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不工作的时候,我总是会穿的很随便,背心短裤拖鞋的。  可来到商场里才发现,上海本地人就连出来逛街也是要打扮的很光鲜的。

 

周末也是如此,打扮周正去逛街,然后在商场里吃吃东西,看看电影,情侣们谈谈恋爱。   都市里的拥挤,似乎并不能打扰他们的悠闲;在夹缝里找出一方天地,并怡然自得的享受这份小天地,还花尽心思的去打扮它享受它,这就是上海人的特色吧。

 

而后,就会喜欢偶尔去商场,静静地看他们享受这些,也是一种快乐。

 

邻居有不少老外,亚裔的穿着反倒齐楚周正,欧美的则个个如我一样背心短裤...夏日的中午,楼下小摊正吃东西,忽听的大拖鞋踢踢踏踏的踱过来,一口字正腔圆的上海普通话:“来盘炒粉,加点辣椒...”     回头一看,是一位金发碧眼的帅小伙。

 

...

 

上海的出租车司机是国内最好的,车内的清洁程度不过,服务态度也挺好;大众、强生、海博、巴士...   司机师傅们会帮你提行李,上下车会问好并提醒你拿齐东西。  时常出差走遍国内,这份待遇只有上海最普遍。

 

原来去北京出差和司机师傅聊天成为我的习惯,现在加上了上海。   某次票太打车去机场,一上车司机师傅就先声明:“姑娘不好意思啊,我今天心情不太好,路上是一定要听《梁祝》的,请你原谅...”  票太大乐,连忙答应。 于是一路的梁祝过去,配上点阴雨天气,那气氛实在了得。

 

 

...

 

跑的地方多了,总会努力去让自己习惯当地的食物。这样可以保证身体不受损,精神也愉悦。  上海的菜肴偏甜,而且是“浓油赤酱”; 南翔小笼,生煎包,葱油拌面这些都已经成为我的最常用选择,但主菜的甜腻还是只能偶尔为之。

 

城隍庙已经只是个传说了,凡是外地人聚集的旅游区,一定只能是商业的乐园,文化的枯井。 要想体会正宗的上海,需要去钻小巷子,去看雨中林荫的街道,去1933老厂房,去苏州河...

 

约了几个台湾朋友去瑞福园吃饭,那里的菜肴味道很好,服务员爱答不理的...  台湾朋友很不解的问我,我回答说:这就是国营企业的腔调。

 

...

 

 

文化的美丽,在于多彩。  生活的美丽,在于舒适。   当文化遭遇生活,就要加上时间这个元素,进而获得多姿多彩的舒适。

 

于是这一切就会慢慢的沉淀为,一种腔调。

 

 

 

来沪两周年零66天,以此文为纪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成都
后一篇:印象.西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